精神醫學部
鬱鬱寡歡--談「低落性情感疾患」
鬱鬱寡歡--談「低落性情感疾患」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方俊凱
玉郁是位電腦動畫SOHO族,25歲未婚。玉郁是家中的長女,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國中英文老師,從小父母嚴格教導,並鼓勵她以老師為志向,時時督促她的課業,從小就名列前茅,父母和老師皆寵愛;唯一令父母感到不悅的,是玉郁會在課本上畫畫,常因此行為被告誡。
升上國中,雖成績不錯,但偶有幾次不理想。國二時,有次英文小考不及格,母親忿怒異常,除了斥罵她不用功,更賞了女兒兩巴掌,歸咎她上課不專心,隨意在課本上塗鴉。漸漸地,玉郁經常覺得壓力很大,擔心功課不好,常熬夜唸書卻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慾變差,每天幾乎都很累,只有拿筆隨意畫畫時比較輕鬆,但之後又有罪惡感,覺得不應該浪費時間,在學校亦變得很容易與同學起爭執,直到考上一所還不錯的高中後才比較改善。
高中,玉郁用功唸書,希望能考上師範大學,當位老師。課餘閒暇,她會瞞著父母到漫畫店看漫畫。高三上學期,一次到漫畫店看漫畫,不巧被父親遇到,父親當場將她訓了一頓,令她非常難堪;回家母親知道後又譴責了玉郁。從那時候,她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喜歡父母,也越來越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為何不能克制。漸漸地,玉郁又開始失眠,食慾不振,整天提不起勁。大學聯考表現不佳,考上了自己和家人都不能接受的學校;雖然同學、老師都勸她重考,但玉郁認為自己沒有辦法再更好了;父母也覺得沒考上師範學校,栽培都白費了,重考只會丟人現眼。於是,玉郁就到外地唸大學。
大學前二年,玉郁總是獨來獨往,常在校園內沉思,同學覺得她很孤癖,給她取了個綽號「藍調美人」,她自己也苦惱為何不能像其他同學一樣歡度生活。偶爾與同學聊天,同學老是覺得她說話尖酸刻薄,喜歡要求別人,對別人的做為多批評抱怨,因此人際關係不理想。大三時曾有男同學追求她,剛開始玉郁快樂了起來,不到半年,男友覺得她太悲觀,而且經常對他要求過多,因而提出分手,玉郁再度鬱鬱寡歡。
大學畢業後,玉郁繼續留在外地,成了電腦動畫SOHO族。她覺得這個工作可以不用與其他人接觸,而且她一直有失眠的困擾,這工作可容許她日夜顛倒。雖然她曾做出幾個不錯的動畫,但對自己仍常感覺沒有用。早上起床常會感到莫名的憂鬱,成天在家也懶懶的;因為食慾不好所以三餐不規律,做事時也無法集中精神。玉郁總是想,她大概會如此鬱鬱過一生了吧!
「低落性情感疾患」(Dysthymic disorder)是一種慢性的障礙,也可說是性格上的問題。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1994年「精神疾診斷準則第四版」(DSM-IV),「低落性情感疾患」的人幾乎整天心情憂鬱,憂慮心情的日子比非憂鬱心情的日子為多,並可由病人主觀的陳述或他人觀察,為期至少兩年;在兒童、青少年可為心情易怒,為期至少一年。心情憂鬱時會有下列六項症狀的兩項或兩項以上:
-
- 胃口不好或吃得過多
- 失眠或嗜睡
- 活力低或疲累
- 低自尊
- 專注能力減退或作決定有困難
- 感覺無望
在1980年前並沒有這樣的診斷,從前的醫師把這種疾患稱為「憂鬱性神經質」或「神經質憂鬱症」,它並不像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那樣的嚴重,但依然造成生活的困擾。「低落性情感疾患」在一般人口中大概有百分之三到五的人有此情形;在青少年兒童,男孩約有百分之八,女孩約有百分之五。比較容易被此疾患困擾的,像是女性(青少年兒童相反)、未婚、年輕、收入低的人;一半的病患在25歲前就會被此困擾。
在病因上,可以從兩方面來探討:在生物學方面,可能與其他情感性疾患有遺傳關係,或與腎上腺、甲狀腺有關;在心理社會層面,與青少年兒童早期的適應困難,及人格和自我發展出現障礙有關。
就臨床症狀而言,除了上述的症狀,這類的人也比較會出現尖酸刻薄、虛無感、沉思、經常批評及抱怨,對別人的幫助也會出現拒絕、固執、緊張,而想幫助他們的人也常被病人激怒。這類人的人際、社會關係也會有些問題,很多弄到離婚、失業的地步。有些人甚至會進一步變成憂鬱症,而成為「雙重憂鬱症」(Double Depression);另外有些人因心情不好而染上藥癮或酒癮。有研究顯示,「低落性情感疾患」的患者,未經治療,有百分之二十演變成憂鬱症,百分之二十演變為雙極性情感疾病。
在治療方面,有許多種心理治療可以幫助病患,例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精神分析治療、人際關係治療、家庭治療、及團體治療,這些治療應由受過訓練的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師,針對個案的特質進行。在藥物方面,已證實有多種抗憂鬱劑會有幫助,此則應由精神科醫師診斷後處方。文中個案玉郁即是一位「低落性情感疾患」的患者,也許她選擇專業協助的動機不大,但是每一個人都有快樂的權利,若是能因治療而改善,何必鬱鬱寡歡過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