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如何於rTMS診諮詢自己的各類身心症狀: rTMS研究與治療的最前線

李宗翰醫師 1674    
TAGS

如何於rTMS診諮詢自己的各類身心症狀: rTMS研究與治療的最前線衛教單張QRCODE

腦科學研究經常是既先進又延遲,因為重要卻脆弱的大腦被保護在頭骨等層層構造中,這造成了腦科學知識積累的不易。也因為如此困難,每次腦科學有進展時,往往都是突破性的。rTMS是當前腦科學研究的最前線,這也讓不少患者在就診時感到壓力,不知道該如何討論自己的病情。

自上世紀的電痙癴治療(ECT)出來後,腦部電生理治療的新技術也停滯了頗滿長一段時間。直到20多年前rTMS的技術被開發出來後,新的可能性才又開始持續推進。

ECT的原理是讓電流通過全大腦,其實是有很好的全腦活化效果,但因為影響的腦部區域較多,副作用也較多。而rTMS的技術,其實更接近於現代的個別化及精準醫療。相較於ECT會誘發全身痙攣,rTMS使用的是磁場誘導的微電流,可以只作用在特定的腦區上,也不會引發全身痙攣,可減少許多副作用。雖然rTMS可以精準化的特性,讓研究上的複雜度更上層樓,但也讓精神疾病治療的新潛力開始被注意到。

有一群歐洲的重量級研究者,每隔幾年會回顧一次rTMS最新的研究。最近一次是2020年,刊登在Clinical Neurophysiology的rTMS的實證治療指引(註1)。在這次回顧中,有許多疾患或治療方式得到了新進展。相關進展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證據等級提升至A或B,包含創傷壓力症候群、右側腦區治療憂鬱症的療法、帕金森氏症、纖維肌痛症、神經性疼痛等。另一類,則是相關治療的可能性開始被發現,例如物質成癮、行為成癮、強迫症、思覺失調的負性症狀及幻聽、耳鳴、妥瑞氏症…等,第二類研究多半是小規模或個案研究,雖然還有待更大規模的研究驗證,但初步的方向也開始被指出。

癌症領域名醫佛克曼曾在自傳「佛克曼醫師的戰爭」中分享他的抗癌經驗,每當有患者問說,自己的癌症是否可以痊癒的時候,佛克曼會帶患者去看半夜亮燈的研究大樓,說可否完全治癒目前還不完全知道,但那座大樓中的研究者們正日以繼夜地,為眾多癌友們尋找可行的方法。rTMS於腦部治療的進展,也類似於抗癌領域,世界上眾多的研究者,正在為了患者們不斷尋找新的可能性。

目前已知,rTMS對於精神疾患的治療及腦功能的提升,是確實存在的,但未來的治療範圍會突破到哪,而哪裡是相對應的腦部活性區域,都還在不斷的被發現中。2020年的研究回顧,就像是一座研究者們聚集的大樓,透過全球性的專業討論,指出治療地圖上未來方向。目前許多研究正一步一腳印的前進中,每幾個月可能就有新結果被發表出來。這些新的發現就像是巨大的知識庫,目前正在不斷地被匯集中。究竟有那些最新的可能性,建議可以在來門診的當下進行諮詢。

憂鬱症患者容易併發各種身心共病,患者在來諮詢時,其實可以主動提出自己的各種身心困擾,因為在最新且即時的資訊中,說不定是存在合併治療的可行性的。各類身心症狀的告知,也能讓門診醫師在諮詢時,可以為來診者進行個別化的規劃。

有的就醫者在聽到各種研究的可能性時,會擔心自己是不是被當成實驗的白老鼠了,其實臨床醫療上,反而不是這樣的。不同的身心症狀,其實反映了不同腦區之間的差異。若看診醫師可以越充分得知相關的身心症狀,就越可以透過不斷更新的腦科學知識,去得知各個腦區間可能發生的變化。進而透過最新的實證醫學,為就診者規畫適合他的療程及方向。

 

註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90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