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學科
慢性病人旅遊注意事項
慢性病人旅遊注意事項 |
03 八月 2011 15:18 蔡悅琪醫師 |
農曆春節可是個大日子,一年就這一次全國上上下下放大假,今年的春節自2006 年2月6日起整整八天,是大家聯絡感情一起出遊的好日子!加上近年來國人全家旅遊的風氣相當盛行,您全家是否也規劃於春節期間在國內或到國外趴趴走一下呢?目的地決定了,旅行團或飯店也預訂了,各種人文、地理、風情、美食.....等資料也都上網查過、加註列印了下來,然後呢?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您找過醫師諮詢了嗎?特別是家有慢性病人時,他們適合旅行嗎?有什麼應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傳染病需要預防? 一、目的地的選擇:文獻統計發現,溫差大時,身體各部位的血管會強烈收縮以適應低溫,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本身的血管彈性差,也伴隨有血管粥樣硬化,甚至已有不等程度的血管狹窄病變,一旦外界氣候突然變化,往往會誘發血管痙攣,並進一步衍生心肌缺氧,嚴重者,更會導致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的悲劇。所以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不管在國內或去國外旅遊,都應該避免暴露於溫差太大的環境。若臨時遇到早晚氣溫變化太大時,則需要適時添加衣物,注意保暖。出門前不妨先喝杯熱茶、或是作柔軟操,讓身體慢慢活絡起來後再出門。海拔3千公尺以上的地區,賞雪之旅等都是慢性病人不宜選擇的旅遊地。 國內春節旅遊,大家最怕的是走到哪裡都塞車,所以,有些人偏好國外的旅遊行程,由境管局的統計,每年國人的出境數目達數百萬人次。但並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適宜搭乘飛機。下列的病人即不適合搭機旅遊:
二、旅行前的諮詢無論國內或國外的旅遊,最希望的莫過於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在整個行程中保持身體無恙是最基本的要求。春節期間,患有慢性病的爺爺奶奶們,平常幫兒孫看家,是不是也讓他們放幾天假(不必看家),大家一起出遊?怎麼準備,才不會盡興出而敗興歸?對於慢性病人旅行前的健康諮詢,要做的是健康危險評估,也就是根據病人的健康資料與行程安排做為評估的基礎,預期旅行者可能會發生的健康問題,最後再給予綜合建議與預防措施指導。諮詢內容包括:
三、準備物品的建議旅遊時建議攜帶而與健康有關的物品有健保卡、旅遊保險及藥品。
四、旅遊時常見的問題從歐美國家的統計發現,旅行者發生健康問題是常見的,約20 ~ 70%的旅行者報告在旅程中會有至少一項以上的健康問題。常見的有經濟艙症候群、動暈病、高山症、時差、旅行者腹瀉….等,這裡只提經濟艙症候群及動暈病。 1. 經濟艙症候群「經濟艙症候群」由 Symington及 Stack 於1977年提出,1988年 Cruickshank 等運用於病人身上。其原因是旅行者長時間坐著不動,腿部深處的靜脈容易形成血塊而引起深層靜脈血栓,這種靜脈血栓會在病人突然起立或走路時順著血流跑到肺部,而堵住肺的血管引起肺栓塞。最初,深層靜脈血栓因為常常發生在飛機經濟艙級的旅客身上,而被冠以「經濟艙症候群」之名。一般人以為只會發生在飛機乘客身上的「經濟艙症候群」,同樣會發生在搭火車或乘坐長途轎車的乘客身上,當車程長達四小時以上,就容易出現深層靜脈血栓,故最近被提倡改名為「旅行者血栓症」。有下列病史的病人是旅行者血栓症的危險群,應特別防範:
預防旅行者血栓症的方法除了肥胖者要減重、抽菸者需戒菸以外,旅途中需定時補充水分(每1小時最好喝200cc不含酒精的飲料);登上交通工具後切勿只顧坐著和睡覺;自行開車時應2-3小時下車活動筋骨,搭機時則定時起身活動。或在座位上儘量每一小時要做3-5分鐘的的簡易腳部運動,包括腳後跟、腳指尖上下的運動及搖動腳指。 2. 動暈病(暈機、暈車、暈船)動暈病俗稱暈機、暈車、暈船。指旅行者乘坐交通工具時,因顛簸不定,使視覺與內耳平衡機制之間產生混亂,出現噁心嘔吐的徵狀。 小孩、女性、有宿醉、焦慮、睡眠不足或身體不適的人。出門前吃得太飽、吃太多油膩或辛辣食物、喝太多碳酸或酒精飲料的人。有偏頭痛的病人以及密閉空間、空氣污濁、環境吵雜….等是發生動暈病的危險因素。 動暈症的症狀通常是漸進式的,一般說來都是先對食物失去胃口,唾液卻又集中在嘴裡,接著患者開始不斷出汗,後來會感到噁心嘔吐,並有頭痛現象。症狀因人而異,有輕重之分。常見的症狀有:臉色發白、頭痛、暈眩、身體濕冷、喪失胃口、唾液分泌增加、不斷吞嚥口水、打嗝、噁心、反胃、嘔吐、排便次數增加、冷汗直流、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視線模糊、睏倦疲累、哈欠連連、坐立不安等。 預防動暈症的方法:
五、慢性病病人旅遊應注意的事項1. 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依據歐美國家的統計,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與腦中風)是旅行者最常見的死因,其年齡別死亡率與非旅行者差異不大,故應提醒旅行時應留意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除了上述六週內曾發生心肌梗塞者、二週內曾發生腦中風者、六週內曾有難以控制的嚴重高血壓(血壓大於180/120mmHg)的高血壓病人或深靜脈栓塞、心臟衰竭代償失調者、未控制的心律不整者,不要做有飛航行程的旅遊外,還需注意以下事項:
2. 糖尿病的病人
3. 慢性組塞性肺疾病的病人慢性肺疾患的病人並非不能搭機,但是若病人在平地的動脈氧壓低於72mmHg時,必須預先告知航空公司,因為這種病人在機艙內的動脈氧壓必小於55mmHg,必須使用氧氣。 4. 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在最近有很大的進展,目前廣泛使用第二型組織胺接受體抑制劑(h3 blocker)及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正在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的病人,因為胃酸的分泌減少了,可能增加旅行者腹瀉的危險性。此時除了遵守飲食的自我小心以外(食物需煮熟、飲水需煮沸、水果需剝皮--cook it, boil it, peel it, or forget it),也可以與醫師商量,將質子幫浦抑制劑改為服用黏膜保護性藥物,如Sucralfate來保護胃。 5. 失眠的病人出外旅遊時失眠,原因是多重的,某些人心理上覺得家裡的床才舒適,所以在陌生的環境時,往往輾轉難以入眠(所謂的認床)。某些人可能因為行程太緊湊、心情太興奮而導致失眠。為免睡眠不足導致第二天昏昏欲睡、倦怠、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玩得盡興,旅遊時保持良好睡眠是十分重要的。 預防旅遊失眠的方法有:
六、旅遊常見傳染病的傳染途徑與預防旅遊傳染病,顧名思義就是旅行途中或在國外感染的疾病,廣義來說,只要是跟人口移動有關而感染的疾病,都可以算是旅遊傳染病。春節期間,如果計畫的事出國旅遊,則要注意預防旅遊傳染病。 以旅遊醫學的觀點來說,會引起感染的三大因素是人、病原及環境;簡單來說,人們旅遊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當地可能有各種傳染病(病原),這些傳染病很可能是台灣沒有或已經根除的,或是當地的環境與台灣差異太大(例如氣溫、溼度、氣壓等),旅遊者本身若沒有抗體,或是因為調整時差、飲食習慣改變而抵抗力較弱,就可能因此而被當地的特殊疾病感染。總之,旅遊傳染病就是因為人口的移動、時間的改變、地點的陌生、飲食習慣改變等問題而感染該地區的特殊疾病的總稱。 常見的旅遊傳染病主要有腸胃道疾病,如:霍亂、痢疾、傷寒或食物中毒等。呼吸道傳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退伍軍人症、流行性感冒。性傳染病,如:梅毒、淋病、愛滋病。蟲媒傳染病,如:鼠疫、黃熱病、斑疹傷寒、瘧疾、登革熱、日本腦炎、恙蟲病等。急性病毒性肝炎:如: A 型肝炎、 B 型肝炎、 C 型肝炎等。其他:如:狂犬病、寄生蟲病、以及大家都很熟悉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等等。 由於慢性病人的免疫力可能較弱,而且不幸感染傳染病時可能產生較嚴重的併發症或有較高的死亡率,所以,了解常見的旅遊傳染病的傳染途徑並加以小心防患是很重要的,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旅遊傳染病的傳染途徑大致可分成以下幾項:
最常見的旅遊傳染病就是民眾至東南亞旅遊感染到腸道傳染病,所以民眾在熱帶或亞熱帶旅遊時應該注意在用餐前、大小便後以肥皂洗手,要避免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如沙拉、生魚片、貝類及未經消毒的牛奶等,並且不食用路邊攤販賣已削皮、切好的水果,還有不飲用未經煮沸的生水、泉水、冰塊;切實遵循這些原則就可以避免大部分的腸胃道疾病。 除了上述腸胃道疾病的避免以外,還要注意預防蚊蟲的叮咬以及預防經接觸性的感染。旅遊者如前往蚊蟲媒介傳染病疫區,為預防蚊蟲叮咬感染瘧疾、黃熱病、登革熱及日本腦炎等傳染病,建議睡覺時使用蚊帳、紗窗,並穿著長袖衣褲,塗抹防蚊液、驅蟲劑,若前往瘧疾疫區,記得出發前及旅程中持續服用防瘧藥物。同時應避免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以預防感染淋病、梅毒、單純泡疹及愛滋病,如無法避免發生性行為時,請全程使用保險套;同時應避免與人共用或使用消毒不完全的針頭、刺青、輸血等。 旅遊期間,若有任何身體不適的情形,應儘速於當地就醫,切勿延誤病情。返國後,並速洽機場檢疫人員尋求協助。民眾於旅程或入境時如有出現身體不適的情形,入境時必須填寫「傳染病防制調查表」,就醫時,也要清楚的告知醫師相關的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醫師作出正確的診斷。 簡單做到上述幾點,春節假期中,慢性病人也能與家人一起出遊,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個『團員的年』喔! 祝大家
新春平安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