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慢性病人旅遊注意事項

2953    

慢性病人旅遊注意事項

03 八月 2011 15:18 蔡悅琪醫師

農曆春節可是個大日子,一年就這一次全國上上下下放大假,今年的春節自2006 年2月6日起整整八天,是大家聯絡感情一起出遊的好日子!加上近年來國人全家旅遊的風氣相當盛行,您全家是否也規劃於春節期間在國內或到國外趴趴走一下呢?目的地決定了,旅行團或飯店也預訂了,各種人文、地理、風情、美食.....等資料也都上網查過、加註列印了下來,然後呢?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您找過醫師諮詢了嗎?特別是家有慢性病人時,他們適合旅行嗎?有什麼應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傳染病需要預防?

一、目的地的選擇:

文獻統計發現,溫差大時,身體各部位的血管會強烈收縮以適應低溫,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本身的血管彈性差,也伴隨有血管粥樣硬化,甚至已有不等程度的血管狹窄病變,一旦外界氣候突然變化,往往會誘發血管痙攣,並進一步衍生心肌缺氧,嚴重者,更會導致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的悲劇。所以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不管在國內或去國外旅遊,都應該避免暴露於溫差太大的環境。若臨時遇到早晚氣溫變化太大時,則需要適時添加衣物,注意保暖。出門前不妨先喝杯熱茶、或是作柔軟操,讓身體慢慢活絡起來後再出門。海拔3千公尺以上的地區,賞雪之旅等都是慢性病人不宜選擇的旅遊地。

國內春節旅遊,大家最怕的是走到哪裡都塞車,所以,有些人偏好國外的旅遊行程,由境管局的統計,每年國人的出境數目達數百萬人次。但並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適宜搭乘飛機。下列的病人即不適合搭機旅遊:

  1. 氣胸的病人。
  2. 二週內曾發生腦中風者。
  3. 二週內曾接受心臟手術或胸腔手術、腹腔手術者。
  4. 六週內曾發生心肌梗塞者。
  5. 六週內曾有難以控制的嚴重高血壓病人。
  6. 深靜脈栓塞的病人。
  7. 心臟衰竭代償失調者。
  8. 未控制的心律不整者。
  9. 血色素低於8.5g/dL者,建議飛行時補充氧氣。

二、旅行前的諮詢

無論國內或國外的旅遊,最希望的莫過於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在整個行程中保持身體無恙是最基本的要求。春節期間,患有慢性病的爺爺奶奶們,平常幫兒孫看家,是不是也讓他們放幾天假(不必看家),大家一起出遊?怎麼準備,才不會盡興出而敗興歸?對於慢性病人旅行前的健康諮詢,要做的是健康危險評估,也就是根據病人的健康資料與行程安排做為評估的基礎,預期旅行者可能會發生的健康問題,最後再給予綜合建議與預防措施指導。諮詢內容包括:

  1. 進行身體檢查與牙科檢查,決定是否要攜帶藥物同行。
  2. 是否投與預防性藥物的評估:例如:當旅遊的目的地是瘧疾流行區時,需依抗藥性的有無,由醫師開予對瘧疾敏感性的藥物,並遵從醫囑服用。
  3. 是否接種疫苗的評估:接種疫苗可以預防一些感染性的疾病,某些國家規定必須注射必要的疫苗才能入境(如:黃熱病疫苗)。有些國家建議最好能先接種某些疫苗(如:A型肝炎疫苗、流行性腦膜脊髓炎疫苗….等)。出發前應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接種疫苗。因為個別疫苗產生保護力的時間不一,最好一個月前應先進行疫苗注射的評估與諮詢。
  4. 自我防護措施的教導:至陌生地的飲食應以避免生食為原則(煮熟它、煮沸它、剝開它、否則忘記它 -- cook it, boil it, peel it, or forget it)、避免暴飲暴食、避免自己無法適應的食物;外出時則應穿長袖衣褲,擦防蚊液,防患蚊蟲的叮咬。

三、準備物品的建議

旅遊時建議攜帶而與健康有關的物品有健保卡、旅遊保險及藥品。

  1. 健保卡:國內的醫療制度算是完備的,雖然忘了攜帶健保卡可以壓卡的方式,先繳費看診、做必要的處置,但必須一週內補卡辦理退費,忘了攜帶健保卡勢必增加另一次的舟車往返。
  2. 旅遊保險:如果遇到交通事故、天災人禍、行李或證件遺失等掃興的事,將會影響旅遊愉快的心情。因此,不管國內或國外的旅遊,建議最好都能投保旅遊所需的保險。 
  3. 自備慣用的藥物:春節國內旅遊時,可能一般的藥房也暫停營業中,所以最好自備一般急救箱的藥品(如:棉花棒、OK绷、碘酒、紗布、繃帶、透氣膠布….等)以及一般的感冒藥、止痛藥、暈車藥。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人,則應隨身攜帶平常服用的藥物。從過去的經驗發現很多病人出外旅行時常常忘了帶藥或帶不夠量的藥量,有些人甚至迷信春節期間服用藥物會帶來霉運,以致於自行中斷定期服用的藥物,讓自己置身於危險當中,殊不知可能因此而發生狀況,必須於旅途中掛急診緊急處置,其實,這才是真正的霉運呢!攜帶的常備藥物,應以錠劑為優先考量,避免粉劑。國外旅遊時應先到醫院申請英文診斷書以備海關檢查不時之需。更要將藥物準備兩份,一份放在行李箱裡面,一份隨身攜帶,避免行李遺失時沒有藥吃。

四、旅遊時常見的問題

從歐美國家的統計發現,旅行者發生健康問題是常見的,約20 ~ 70%的旅行者報告在旅程中會有至少一項以上的健康問題。常見的有經濟艙症候群、動暈病、高山症、時差、旅行者腹瀉….等,這裡只提經濟艙症候群及動暈病。

1. 經濟艙症候群

「經濟艙症候群」由 Symington及 Stack 於1977年提出,1988年 Cruickshank 等運用於病人身上。其原因是旅行者長時間坐著不動,腿部深處的靜脈容易形成血塊而引起深層靜脈血栓,這種靜脈血栓會在病人突然起立或走路時順著血流跑到肺部,而堵住肺的血管引起肺栓塞。最初,深層靜脈血栓因為常常發生在飛機經濟艙級的旅客身上,而被冠以「經濟艙症候群」之名。一般人以為只會發生在飛機乘客身上的「經濟艙症候群」,同樣會發生在搭火車或乘坐長途轎車的乘客身上,當車程長達四小時以上,就容易出現深層靜脈血栓,故最近被提倡改名為「旅行者血栓症」。有下列病史的病人是旅行者血栓症的危險群,應特別防範:

  1. 過去有血栓病史的人
  2. 凝血功能異常的病人
  3. 下肢血管內壁曾經受傷的病人
  4. 孕婦或剛生產後,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的人
  5. 最近接受足部手術或是足部骨折的病人
  6. 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的病人
  7. 肥胖者
  8. 吸菸者

預防旅行者血栓症的方法

除了肥胖者要減重、抽菸者需戒菸以外,旅途中需定時補充水分(每1小時最好喝200cc不含酒精的飲料);登上交通工具後切勿只顧坐著和睡覺;自行開車時應2-3小時下車活動筋骨,搭機時則定時起身活動。或在座位上儘量每一小時要做3-5分鐘的的簡易腳部運動,包括腳後跟、腳指尖上下的運動及搖動腳指。

2. 動暈病(暈機、暈車、暈船)

動暈病俗稱暈機、暈車、暈船。指旅行者乘坐交通工具時,因顛簸不定,使視覺與內耳平衡機制之間產生混亂,出現噁心嘔吐的徵狀。

小孩、女性、有宿醉、焦慮、睡眠不足或身體不適的人。出門前吃得太飽、吃太多油膩或辛辣食物、喝太多碳酸或酒精飲料的人。有偏頭痛的病人以及密閉空間、空氣污濁、環境吵雜….等是發生動暈病的危險因素。

動暈症的症狀通常是漸進式的,一般說來都是先對食物失去胃口,唾液卻又集中在嘴裡,接著患者開始不斷出汗,後來會感到噁心嘔吐,並有頭痛現象。症狀因人而異,有輕重之分。常見的症狀有:臉色發白、頭痛、暈眩、身體濕冷、喪失胃口、唾液分泌增加、不斷吞嚥口水、打嗝、噁心、反胃、嘔吐、排便次數增加、冷汗直流、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視線模糊、睏倦疲累、哈欠連連、坐立不安等。

預防動暈症的方法:

  1. 旅行前:長途旅行前最好有充足的睡眠。旅行前不要吃一些容易反胃的食物(例如:辛辣的食物、太甜或容易引起胃酸的食物)。
  2. 選擇座位:如果是坐車時,盡量坐在車前座,因為前座的視野較佳,可以利用視覺來平衡這種不正常的不平衡的感覺。飛機翼附近的座位可能比較不會晃得太厲害。飛機前座也比較好,因為它通常不那麼嘈雜。
  3. 旅途中的行為:儘量減少頭部的動作:因為交通工具已經造成一定程度的晃動,如果再加上不必要的轉頭等動作,會使頭暈更劇烈。不要在交通工具上抽菸,非吸煙者儘量選擇坐在非吸煙區的座位。因為一旦空氣不新鮮,很容易引起噁心嘔吐,更會造成眩暈感。不要在車上閱讀。不要看或與正在吐的人談話。已經開始暈車暈船時,最好平躺下來。如果無法平躺,可將頭靠在椅背上,閉目休息。同時,可以在額頭部位塗擦綠油精、白花油….等。
  4. 至於「每乘必暈」的人:最好在搭乘前30-60分鐘服用止暈的藥物。如果等到動暈症發作後才服用藥物通常是無效果的。

五、慢性病病人旅遊應注意的事項

1. 心血管疾病的病人

依據歐美國家的統計,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與腦中風)是旅行者最常見的死因,其年齡別死亡率與非旅行者差異不大,故應提醒旅行時應留意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除了上述六週內曾發生心肌梗塞者、二週內曾發生腦中風者、六週內曾有難以控制的嚴重高血壓(血壓大於180/120mmHg)的高血壓病人或深靜脈栓塞、心臟衰竭代償失調者、未控制的心律不整者,不要做有飛航行程的旅遊外,還需注意以下事項:

  1. 長途旅行,或穿越六小時以上的時差時,宜選用長效藥較方便。
  2. 隨身攜帶病歷摘要與藥物。
  3. 攜帶一份最近的心電圖影本。
  4. 旅行時更須遵照醫師的囑咐,按時服藥。
  5. 服用心臟血管藥物、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等,可能有導致脫水或低血壓可能。故要病人注意保持正常水分和鹽分的補充。
  6. 避免浸泡溫泉或熱水浴:淋浴比泡澡安全,如果採用泡澡,水溫不宜超過42℃,每次泡澡不宜超過20分鐘。因為泡熱水澡時,血管需要擴張散熱,泡冷水澡時則血管需要收縮保溫。心臟病人的血管張弛機能遲鈍,使血液循環及血液動力學不能配合,浸泡溫泉及三溫暖浴時的危險性增高,易有腦中風和心臟病的發生。
  7. 避免參與劇烈活動。

2. 糖尿病的病人

  1. 只服用口服降血糖藥的病人並不需要特別調整藥物。
  2. 注射胰島素的病人,胰島素應隨身攜帶。旅途上,胰島素可以不冷藏,但也不要把它放在溫度高的汽車後行李箱或駕駛右前方置放雜物的小抽屜。 自備方糖或小點心,於低血糖症狀發生時食用。
  3. 攜帶糖尿病護照或病歷摘要,載明診斷與使用的藥物,也應攜帶足夠量的藥物或注射針劑。
  4. 穿著舒適的鞋子,以免阻礙腳部血液循環。
  5. 至國外旅遊時:
    1. 搭機前72小時可以跟航空公司訂糖尿病餐。
    2. 坐飛機時胰島素不宜放在貨倉拖運的行李箱中,因為高空的溫度非常低,胰島素會凍壞。
    3. 最好能自備小型血糖測量儀(及足夠的試紙和針頭)或測試尿糖試紙,作為調藥的依據。每六小時或於飯前測量血糖值。
    4. 南北飛行或東西向飛行未超過六個時區的情況下並沒有調整胰島素的必要,只有在東西向飛行超過六個時區以上時,才需要調整胰島素的劑量。不過目前並不建議旅行者採用很複雜的胰島素劑量調整法,而是認為較密集的測量血糖值,避免太高或太低的血糖值應是最實際的作法。
    5. 高空飛行太久可能因視網膜缺血導致已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人暫時性的視力變差,故應建議病人盡量不要選擇長途直飛的旅程。

3. 慢性組塞性肺疾病的病人

慢性肺疾患的病人並非不能搭機,但是若病人在平地的動脈氧壓低於72mmHg時,必須預先告知航空公司,因為這種病人在機艙內的動脈氧壓必小於55mmHg,必須使用氧氣。

4. 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

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在最近有很大的進展,目前廣泛使用第二型組織胺接受體抑制劑(h3 blocker)及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正在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的病人,因為胃酸的分泌減少了,可能增加旅行者腹瀉的危險性。此時除了遵守飲食的自我小心以外(食物需煮熟、飲水需煮沸、水果需剝皮--cook it, boil it, peel it, or forget it),也可以與醫師商量,將質子幫浦抑制劑改為服用黏膜保護性藥物,如Sucralfate來保護胃。

5. 失眠的病人

出外旅遊時失眠,原因是多重的,某些人心理上覺得家裡的床才舒適,所以在陌生的環境時,往往輾轉難以入眠(所謂的認床)。某些人可能因為行程太緊湊、心情太興奮而導致失眠。為免睡眠不足導致第二天昏昏欲睡、倦怠、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玩得盡興,旅遊時保持良好睡眠是十分重要的。

預防旅遊失眠的方法有:

  1. 保持情緒愉快,盡可能保持平時飲食、起居、睡眠等習慣,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攜帶一兩件日常陪伴自己睡眠的東西,如:抱枕、布娃娃或者放在枕邊滴滴答答走個不停的鬧鐘。
  2. 盡可能白天不要遊玩至筋疲力竭。
  3. 避免飲用酒精、濃度高的茶和咖啡。
  4. 夜晚則要去除導致分心的環境因素,如噪音、燈光太亮、溫度太冷或太熱等,可以用調整室內的溫度、減少周圍的噪音、請打鼾的伴侶睡另一個房間….等來佈置入睡的環境。
  5. 最好睡前洗個溫水澡,喝一杯熱牛奶也能幫助入眠。
  6. 在床上盡量放鬆全身的肌肉,或深呼吸數下,可以幫助鬆弛。
  7. 平常就有睡眠障礙的病人,就服用一顆醫師事前替您準備的安眠藥吧!

六、旅遊常見傳染病的傳染途徑與預防

旅遊傳染病,顧名思義就是旅行途中或在國外感染的疾病,廣義來說,只要是跟人口移動有關而感染的疾病,都可以算是旅遊傳染病。春節期間,如果計畫的事出國旅遊,則要注意預防旅遊傳染病。

以旅遊醫學的觀點來說,會引起感染的三大因素是人、病原及環境;簡單來說,人們旅遊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當地可能有各種傳染病(病原),這些傳染病很可能是台灣沒有或已經根除的,或是當地的環境與台灣差異太大(例如氣溫、溼度、氣壓等),旅遊者本身若沒有抗體,或是因為調整時差、飲食習慣改變而抵抗力較弱,就可能因此而被當地的特殊疾病感染。總之,旅遊傳染病就是因為人口的移動、時間的改變、地點的陌生、飲食習慣改變等問題而感染該地區的特殊疾病的總稱。

常見的旅遊傳染病主要有腸胃道疾病,如:霍亂、痢疾、傷寒或食物中毒等。呼吸道傳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退伍軍人症、流行性感冒。性傳染病,如:梅毒、淋病、愛滋病。蟲媒傳染病,如:鼠疫、黃熱病、斑疹傷寒、瘧疾、登革熱、日本腦炎、恙蟲病等。急性病毒性肝炎:如: A 型肝炎、 B 型肝炎、 C 型肝炎等。其他:如:狂犬病、寄生蟲病、以及大家都很熟悉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等等。

由於慢性病人的免疫力可能較弱,而且不幸感染傳染病時可能產生較嚴重的併發症或有較高的死亡率,所以,了解常見的旅遊傳染病的傳染途徑並加以小心防患是很重要的,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旅遊傳染病的傳染途徑大致可分成以下幾項:

  1. 經由飲食感染:不潔的食物與水或生食都有可能會引起霍亂、痢疾或食物中毒等。
  2. 經由飛沫感染:如 SARS、流行腦脊髓膜炎,屬飛沫傳染。
  3. 經由動物與昆蟲感染:被蚊子叮咬有可能會引起登革熱、瘧疾及日本腦炎等,而被貓狗或野生動物咬傷則可能會得到狂犬病等。
  4. 經由接觸或皮膚傷口感染:輸血及性接觸可能會引起 AIDS 及 B 型肝炎,游泳或涉水也可能會導致幼蟲自皮膚侵入引起血吸蟲病等。

最常見的旅遊傳染病就是民眾至東南亞旅遊感染到腸道傳染病,所以民眾在熱帶或亞熱帶旅遊時應該注意在用餐前、大小便後以肥皂洗手,要避免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如沙拉、生魚片、貝類及未經消毒的牛奶等,並且不食用路邊攤販賣已削皮、切好的水果,還有不飲用未經煮沸的生水、泉水、冰塊;切實遵循這些原則就可以避免大部分的腸胃道疾病。

除了上述腸胃道疾病的避免以外,還要注意預防蚊蟲的叮咬以及預防經接觸性的感染。旅遊者如前往蚊蟲媒介傳染病疫區,為預防蚊蟲叮咬感染瘧疾、黃熱病、登革熱及日本腦炎等傳染病,建議睡覺時使用蚊帳、紗窗,並穿著長袖衣褲,塗抹防蚊液、驅蟲劑,若前往瘧疾疫區,記得出發前及旅程中持續服用防瘧藥物。同時應避免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以預防感染淋病、梅毒、單純泡疹及愛滋病,如無法避免發生性行為時,請全程使用保險套;同時應避免與人共用或使用消毒不完全的針頭、刺青、輸血等。

旅遊期間,若有任何身體不適的情形,應儘速於當地就醫,切勿延誤病情。返國後,並速洽機場檢疫人員尋求協助。民眾於旅程或入境時如有出現身體不適的情形,入境時必須填寫「傳染病防制調查表」,就醫時,也要清楚的告知醫師相關的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醫師作出正確的診斷。

簡單做到上述幾點,春節假期中,慢性病人也能與家人一起出遊,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個『團員的年』喔!

祝大家
新春平安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