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專訪》 瘋狂創舉背後的推手 — 帶著溫度走進傷者心靈的呂碧漪社工師

日期: 2017-07-03 | 來源: 公共事務課 4253    

二年前的八仙塵爆震懾人心,事件發生後數日,赴美攻讀藝術治療剛返國任教的呂碧漪社工師主動向老同事,馬偕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淡水馬偕塵爆總指揮游家孟釋出關心的訊息,游家孟主任希望在當時緊張危急時刻,以她過去多年在燙傷的臨床社工經驗回來「助陣」,由不得太多時間的考慮,呂碧漪被又急又累、急需人手幫忙的游家孟給喚了回來。

呂碧漪是老馬偕人,民國81年即在馬偕社服室工作,10年後因新竹馬偕成立而借調至分院,在新竹馬偕的那段時間將重心移至管理,一步步把新竹馬偕社服室帶上軌道,其間因為燙傷病人少,但工作之餘,仍心繫於燙傷病友服務與相關團體治療,始終不曾間斷。

重回馬偕的呂碧漪沒有蜜月期,那通電話後的隔天便直接赴淡水上工,當時,馬偕是全台收治塵爆傷者最多的醫院,淡水馬偕並臨時擴增病房與醫護團隊編組全力投入,在「傷者眾、經驗無、家屬急、社工缺」的情況下,醫療團隊與家屬之間的連繫一度成為嚴重的斷層。

呂碧漪說,近年來燒燙傷病人多以工傷或兒童燙傷為主,這是第一次需要同時面對大批正值花樣年華的青少年,且藥物、敷料或開刀方式都與以往有所不同,一切幾乎都是「全新的開始」,對她而言,是個未見底的挑戰。

「在專業面前,我們仍應回歸『人』的本身。」呂碧漪說。台灣傳統的社工訓練,相對中立與冷靜的結果,讓助人工作者與個案間始終帶有一種距離的美感,似乎不太能夠接受社工與病人抱在一起哭的軟弱片刻,但她在國外的學習經驗讓她深深領悟到:「如果不能讓自己走進他們的心裡,如何為這些孩子重建信心,面對未來?而事實證明,當更有溫度與沒有界線面對這群孩子時,並不會因此失去了原本的專業。」

9月14日,淡水馬偕病人全數出院後,呂碧漪的階段性任務原本要畫下句點,但台北馬偕仍有不少病人需持續治療,每周三整形外科與復健科的聯合門診平均一天就有40多人,於是她開始到台北馬偕繼續陪著「孩子們」下一階段的復健之路。

根據呂碧漪與復健師林家穗安排的身心整合復健計畫,急性期每週會安排1-2次團體治療,內容以她擅長的藝術治療結合該週復健主題與心理歷程為任務;更進行長達1年每週二從不間斷的「午餐時間支持團體」,呂碧漪說,她不以空間做為會談的限制,但十分鼓勵塵爆的孩子藉由團體治療的時間,彼此依靠並試圖為彼此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說話輕聲細語的呂碧漪,舉手投足間十分溫柔,但對這些孩子該教就教、該兇就兇,在此事上投注的精神與心力,讓每一位孩子都愛膩著她,不時說「我會乖乖復健,這樣可以去妳家住嗎?」還有已獲廚師執照的孩子嚷著要「煮飯給她吃」。

去年,呂碧漪在眾人狐疑的眼神下,拋出帶孩子們去路跑的想法,沒想到意外獲得廣大的迴響,孩子們這一跑,跑出了信心與勇氣;塵爆事件二年後的今天,當她提出遠征百岳的構想時,又是一陣「你瘋了嗎?」的聲音,甚至有人反問:「我們難道不能只是聚在一起吃飯嗎?」不過她獨排眾議,最終成就了這番美事,呂碧漪說:「孩子們去看看電影不代表回歸社會,充其量只是走進人群罷了,仍習慣以黑暗保護自己,沒有真正把心打開,如果我不努力推他們一把,讓他們設定新的目標,這些孩子可能這輩子都再也回不去了!」

###

 

《專訪》  瘋狂創舉背後的推手 — 帶著溫度走進傷者心靈的呂碧漪社工師說明圖片

↑ 馬偕塵爆社工師呂碧漪

【主新聞】

塵爆2年了!馬偕燙傷團隊帶傷友登百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