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大腸阻塞 支架手術「撐開」後「通暢」

日期: 2017-06-14 | 來源: 公共事務課 9587    

心臟血管阻塞常利用心臟支架,達到冠狀動脈阻塞非手術的治療方式;那大腸塞住怎麼辦?現在也有支架手術可以解決!

一名76歲大腸癌第四期病人,近三個星期飽受腹脹困擾,經大腸鏡檢查後發現是大腸腫瘤造成的急性腸阻塞,腫瘤已大到堵住腸道,糞便因受到阻擋無法順利排出,為解決「滿肚子大便」,遂進行大腸支架手術,打通阻塞的腸道,解決擾人的排便問題。

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賴正大表示,大腸雖然極富彈性,直徑一般不到三指幅寬,但受到大腸或腹腔內其他來源的腫瘤擠壓影響,可能撐大到6-7公分,且導致腹痛腹脹甚至腸道破裂導致腹膜炎,因此以往這類的病人需要以人工肛門即腸造瘻手術,讓糞便藉此「導流」至體外,才能解決眼前急迫性的問題。但人工肛門易產生側漏、異味與社交上的不便,也對一個人的身體形象造成極大損害,總是讓患者十分抗拒或困擾。

腸道支架手術與心臟支架的概念類似,醫師以內視鏡的方式將腸壁先撐開後放入支架,支架通過腫瘤後就像「打通隧道」般,讓腫瘤不再堵住腸道,一般手術時間約莫1小時左右,解決了排便問題,也可以使病人獲得較好的休息,養好精神日後可以再評估安排腫瘤切除手術或是其他進一步的治療。

過去就有86歲的高齡患者,因為曾接受過心臟手術,又因腎功能不佳且合併其他重大疾病,在發現大腸癌後,未待腫瘤長大到侵犯腸道,即把握時間完成大腸支架手術評估與執行,以便爭取病人復原時間並進行後續的相關治療。

賴正大表示,大腸支架手術的適應症包括:因大腸癌腫瘤造成急性腸阻塞者、需以此先解決急迫性問題以便爭取病人恢復時間,將來再採行其他外科手術者、腹部其他來源腫瘤且無法或不適合切除患者預防腫瘤壓迫腸道形成腸道狹窄而影響排便者等。

大腸支架手術可以將阻塞腸道的惡性腫瘤或其他良性的阻塞型病變撐開後,解決排便問題,緩解症狀,以利有較從容的時間安排進一步的治療。即便如病人在近2-3個月內曾經發生中風或有其他重大疾病而導致風險增加的情況下,亦較立即手術切除適合。

  雖然大腸支架手術開啟了腸阻塞病人的一扇窗,但也受到不少限制,包括:右側大腸因路徑遠且接近小腸狹窄處,較不適合執行;其次,若病灶位置在肛門口10公分左右,易可能因為支架易滑脫而不宜施行,因此,一般以左側大腸較常執行此類術式。

接受此類手術後的病人仍需住院1-3天,觀察有無支架移位、進食是否順利,同時監測是否有腸穿孔或腫瘤破裂的情形,以及腹痛與腹脹情況有無改善。部分患者手術後會有少量出血或大便有血絲情況,則不需擔心。一般而言,術後正常排便2小時後開始進食流質,次日可以從半流質逐漸進展到軟食,日後出院仍需門診安排討論進一步的治療。

進行大腸支架手術前,必須與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進行充分討論,讓醫師能充分了解病因及完整的溝通再進行後續的治療。目前該手術大多應用於大腸癌所造成的阻塞,但已漸漸發現在源自其他部位的病灶(例如:轉移性胃癌、子宮內膜癌等)而導致大腸阻塞的病人也可藉此受益,未來也可能在腸皮瘻管能有治療的角色。

大腸阻塞  支架手術「撐開」後「通暢」說明圖片

▲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賴正大說明大腸支架手術。

大腸阻塞  支架手術「撐開」後「通暢」說明圖片

▲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賴正大說明大腸支架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