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系
超音波導引經皮穿刺射頻燒灼術治療肝腫瘤
胃腸肝膽科 資深主治醫師 王勝永
原理與目的
對肝臟腫瘤(包括原發性肝癌或轉移性肝腫瘤等)病人的治療有多種選擇,包括外科手術切除,肝動脈栓塞,酒精注射治療,及射頻燒灼術等等。在超音波導引下將治療探針穿過皮膚,插入腫瘤相關治療目標區的組織中,利用電流經過組織時,沿著電流方向之組織內分子的互相磨擦,產生之熱能經由傳導效應,作用於腫瘤細胞,達到造成腫瘤細胞凝固性壞死的治療效果。
適應症與處置效益
射頻燒灼術可適用於
(1) 肝腫瘤數目大小經評估在外科手術可以治療之範圍內,但病患有外科手術之禁忌症或因其他個人因素判斷手術風險高於能接受程度,因而拒絕手術。
(2) 不適合或無法接受外科手術的肝腫瘤。
(3) 無射頻燒灼治療禁忌症者或其禁忌症為可暫時矯正者(如凝血功能與血小板數目適當或可矯正至適當值)。預期效益為利用利用電流經過組織分子互相磨擦產生之熱能, 造成腫瘤細胞凝固性壞死的治療效果,達到完全根除或局部控制腫瘤之效果。
檢查前注意事項
禁食至少6-8小時,除了少數特殊藥物(如有高血壓危症風險者,需使用抗高血壓藥配適量白開水吞服外),其餘藥物禁食期間應停止服用。如有禁食期間藥物服用的疑問,請與您的醫師確認。為治療需要,請清潔大腿皮膚,抱持清潔,醫護人員可能會要求您剔除大腿上之腿毛。因應治療需要,射頻燒灼術使用的電極針的形式與數量可能有所不同。
醫療處置步驟
醫師會視腫瘤治療需要,請病人採適當姿勢躺臥於檢查台上,醫師會在處置部位消毒,並蓋上無菌治療單。在皮膚上(一般而言,多於大腿處)貼上導電片以建立電流迴路。因應治療需要,過程中可能將病人的手或腳施以適當約束,以免對治療造成干擾(如污染無菌區)。治療過程,視情況給予止痛劑減少疼痛,並在皮下與肝臟週遭施打麻醉劑。若處置過程經評估與說明討論後,決定採麻醉科醫師協助之靜脈施打止痛、舒眠或麻醉藥物時,麻醉科醫師會另行說明相關麻醉處置過程與方式。在前置處置完成後,醫師會將治療探針,藉由超音波導引,從體外精確地送到病灶治療目標區內,接上電源以在探針前端產生適當熱能,並因應治療區之大小與效果,決定燒灼時間,達到治療肝臟腫瘤的目的。
合併症
較常見的術後合併症包括局部疼痛(皮膚、針或導管之路徑、或臟器)、輕微的肝功能異常、局部出血或血腫(主要為皮膚下,臟器或包膜下則較少見)、發燒、或右側肋膜腔積液。上述的合併症,一般在短時間內即會恢復。
較少見但是報告過的合併症包括敗血症、肝膿瘍、門靜脈栓塞、肝動脈瘤或動靜脈廔管、膽汁血症、膽道炎、膽汁外漏、導電貼片處的皮膚灼傷、氣胸、血胸、腹腔內或腹膜後腔出血或血腫、腫瘤附近的器官(如大腸、膽囊、橫隔模、肝內或肝外膽道等)受到熱能傳導的傷害。極少數病患可能會產生失償性肝功能惡化等嚴重併發症。
應注意事項
檢查後需絕對臥床休息,並以砂袋加壓傷口6-8小時以減少內出血的危險性。護理人員會密切評估病患之血壓和脈動等生命徵象。若發生嚴重頭暈,心跳加快,腹痛,氣促或其它不適之症狀時請告知護理人員。檢查後無其他限制即可進食,並應盡量避免彎腰用力提重物之大動作運動。
可能的合併治療或替代方案
為治療之安全性或增加治療之療效,醫師可能會在同一處置過程中或術後合併其他術式或治療方式,如治療性地將無菌輸液注入腹腔或肋膜腔內、以超音波定位合併注射酒精或其他藥物,亦可能合併肝動脈栓塞或待部份腫瘤射頻燒灼完成後再以外科手術切除剩下腫瘤組織。因技術上的可行性及風險考量,其他選項為可能但不一定為實際可行之替代方案。不同治療方式的可行性與優劣,因人與病況不同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