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婦產學科
產前營養素的補充
產前營養素的補充 節錄自「婦產科常見病症與保健百科 」 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建霈
●孕婦需比一般婦女每天多300大卡熱量 懷孕婦女的孕前平均理想體重及每天應攝取熱量值(請參考下表1)。平均會在孕期增加體重10-15公斤,對原本正常體重婦女是最佳體重增加值,若原本稍胖則體重增加應稍微少一些較好,若原本過瘦的則可多一些。雙胞胎婦女則應每天再多300大卡。 表1.
●懷孕初期就要開始補充營養 懷孕初期胎兒體內各系統即開始形成,此時有許多細胞快速的分裂分化;其中維他命A對大量細胞的分裂分化有幫助,但攝取過多有導致畸胎的疑慮,維他命中脂溶性維生素A、D、E也都與身體免疫能力有關,而充足的水溶性維生素B群及C對維持正常人體功能也都很重要,尤其是B群中的葉酸能大幅降低胎兒有神經管缺陷的風險。以礦物質而言,鐵對孕婦來說最容易攝取不足,許多因素都會對人體的鐵質平衝造成影響,其中包括體內鐵儲存量、飲食中鐵的攝取量以及所攝取鐵質的形式都有關。目前認為懷孕初期充足的鐵質儲存量,對維持懷孕三個月後的鐵質平衡有關鍵性的影響,所以孕婦在懷孕初期就開始補充營養十分重要。 ●充足的葉酸可減少胎兒神經管病變 在B群中跟孕婦關係最密切的即維生素B9(葉酸)。多攝取含葉酸量高的綠色花椰菜、蘆筍、柑橘類水果,可以有效預防胎兒神經管病變發生;依資料顯示在美國每年大約有2500名嬰兒罹患脊柱裂或是無腦症,若提供充足的葉酸將可大幅降低胎兒發生神經管發育缺陷的問題,最好於準備懷孕期間就開始使用。依衛生署最新的國人建議日攝取量為400微克(μg),懷孕期間建議量為600微克(μg)至於哺乳期間為500微克(μg)。(參考資料: 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網站;衛生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修訂第七版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孕婦發生貧血的機率很高 目前台灣地區孕婦發生缺鐵性貧血的盛行率大約有20%,懷孕後期更高達30%-40%,而貧血對孕婦及胎兒健康都有不好的影響。根據衛生署委託台灣大學蕭寧馨教授執行的調查研究,經分析2346名孕婦血液,發現有葉酸、維生素B1 、B2、鐵等缺乏情形,其缺乏情形隨孕期增加而加大,尤其是在懷孕第三期(≧28週)葉酸的缺乏率約4%、維生素B1的缺乏率達37%、維生素B2的缺乏率達14%、鐵的缺乏率高達50%。因此適當地補充鐵質及各項造血原料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國人的鐵質建議攝取量如下: (資料來源:衛生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修訂第七版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2009加拿大臨床報告顯示,除了特殊情況外:每天提供鐵16mg給所有孕婦懷孕過程使用為有效且安全的做法。(參考資料:Application of th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in developing a recommendation for pregnancy iron supplements in Canada, Am J Clin Nutr 2009;90:1023–8) ●台灣孕婦缺鈣的比例很高 有研究顯示適量補充DHA可能有利胎兒腦部及神經系統發育,但目前仍無足夠證據來建議孕婦全面使用此類補充品,若能適量食用魚類及海帶或堅果類食物應也有足夠的DHA。然而市面上DHA產品多來自魚油,內常含有EPA成分,若過量長期使用較易導致凝血功能下降,有出血情況的孕婦或即將生產者不宜逕自使用,應請醫師看看預服用的產品並討論後再決定,若從天然食物來攝取者則較少引起此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