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血液腫瘤科
歷史沿革
馬偕紀念醫院於民國46年7月設立「小兒科」。民國70年12月梁德城醫師到任後,本科開始收治兒童癌症病人,也是國內開啟小兒血液腫瘤專科治療的先驅之一。1992年7月馬偕小兒科開始進行內部次專科分組,小兒血液腫瘤次專科初具雛形,1997年7月院方正式同意並公告小兒科次專科獨立分科,初期共分為10個次專科,小兒血液腫瘤科於焉確立,梁德城醫師擔任第一任科主任,本科已成為當時各醫院轉診兒癌病人的醫療中心。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的兒童癌症醫療照護團隊在梁德城前主任的帶領下,二十餘年來,篳路藍褸,兢兢業業,一步一腳印,以致有今日全國小兒血液腫瘤學界數一數二之地位與豐碩成果。本團隊多年來的重要里程碑列舉如下:1988年梁德城醫師協助成立「台灣兒童癌症研究群」,英文全名為「Taiwan Pediatric Oncology Group」,簡稱TPOG。此一全國性的學術研究群,成立的目的在於統一全國兒癌疾病治療以提高台灣兒癌病童治癒率。劉希哲醫師、葉庭吉醫師、侯人尹醫師分別在1993年、2003年及2007年加入馬偕小兒血液腫瘤科醫療照護團隊,成為團隊中最重要的醫療決策成員,一齊貢獻心力照顧兒癌病童。馬偕兒癌團隊主治醫師梁德城、劉希哲、葉庭吉、侯人尹醫師的聯合照顧(combine care)制度,也是全國至今唯一施行此制度的兒癌團隊。藉由聯合照顧,團隊中醫師可以互相支援,貢獻各自經驗,使病童得到更完整照顧。梁德城醫師自1993年即成為全國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ALL)治療計畫的負責醫師。規劃了台灣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計畫,成為全國各醫院遵循的治療方針,同時大大提升台灣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癒率,目前馬偕兒癌團隊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癒率,已經由1993-2001的70%提升至2002-2010的90%。全國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癒率,也由1993-2001的60%提升至2002-2010的82%。劉希哲醫師自2017年12月起接任台灣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負責醫師。葉庭吉醫師及侯人尹醫師則分別為台灣兒童生殖細胞瘤、肝母細胞瘤負責醫師。
醫療服務
兒童血液腫瘤科醫療照護團隊成員包括有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兒童遺傳科醫師、兒童心臟科醫師、兒童感染科醫師、兒童胃腸科醫師、兒童腎臟科醫師、兒童神經科醫師、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兒童加護病房專責醫師、兒童外科醫師、兒童眼科醫師、兒童骨科醫師、兒童復健科醫師、兒童耳鼻喉科醫師、兒童放射科醫師、放射腫瘤科醫師、麻醉科醫師、兒童牙科醫師、兒童加護病房及小兒科病房護理師、社工師、院牧部關懷師、營養師、兒童專責醫療輔導師、兒癌個案管理師、心理師及臨床藥師的參與。馬偕紀念醫院為醫學中心,各項專業齊全,此外同步重視臨床服務與教學研究,以求平衡發展。本醫療團隊多年來在兒童血液腫瘤科梁德城、劉希哲、葉庭吉、侯人尹醫師之帶領及統籌下,所有成員均擁有合格證照。團隊也包括小兒科醫護人員,專責社工師、院牧部關懷師亦為本團隊成員,由於兒癌病童多長期住院治療,本院有兩位台北市教育局長駐床邊巡迴老師及兒童專責醫療輔導師,輔導以及陪伴病童長期住院時心靈素質提升、課業教導、減少恐懼等。另有兒癌個案管理師能隨時支援服務,對於服務執行具備完整之人力組織。
教學研究
截至2020年7月底止,馬偕兒童血液腫瘤團隊發表180餘篇論文,其中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相關發表有66篇(SCI論文56篇),論文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 IF) 2018年大於5的包括:Lancet oncology (2019 IF 35.386):2篇;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9 IF 28.245):4篇; Blood (2019 IF 15.132):1篇;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9 IF 10.199):1篇; Leukemia (2019 IF 10.023):4篇; Cancer research (2019 IF 9.13):1篇; Heamatologica (2019 IF 7.570):2篇;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2019 IF 6.137):4篇; 以及Cancer (2019 IF 6.102):6篇。因此在論文發表的品質與數量均優。單獨或與跨科部合作撰寫,或編譯的書籍及章節共計中文著作7本、英文3本。跨國際學術研究方面,梁德城、劉希哲醫師自1995年起代表台灣受邀加入國際最知名的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共同研究群(International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Working Group, Ponte di Legno Group)。也因此台灣與國際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學界正式接軌,共同為提升世界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童治癒率努力。自2013年起,東亞地區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研究工作團隊VIVA-Asia (Childhood Leukemia) Working Group成立,成員包括台灣、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及東南亞各國。本團隊代表台灣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研究群參加。目前VIVA-Asia (Childhood Leukemia) Working Group採用馬偕團隊設計的TPOG ALL 2002 療方for Down Syndrome來治療東亞地區唐氏症候群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童。此療方目前為亞洲各國治療方針。
馬偕醫療團隊為提升國內兒癌醫師對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照顧水準,自2006年起,每年邀請國際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學界最知名的美國St. Jude Children Research Hospital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裴正康醫師來台發表演說,持續提升國內兒童癌症醫療水準。馬偕團隊為提升國內基層醫療院所小兒科醫療團隊對於兒童癌症知識,自2015年起開始在全國各醫院巡迴演說,期待提高區域醫院兒科醫師對兒童癌症認識,加強診斷及照顧能力,以提高台灣兒童癌症治癒率。馬偕兒癌團隊自2002年起,也協助國內各大醫院代訓兒童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包括台北榮總、和信醫院、亞東醫院、中山醫大附醫、彰化基督教醫院等。並於2018年協助國際醫療衣索比亞主治醫師醫師代訓兒童血液腫瘤專科。自2016年起,本團隊配合國家醫療外交政策,援助國際醫療弱勢國家,開始收治吉里巴斯兒癌病童,至今協助該國病童罹患急性白血病、肝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惡性骨肉瘤在本院治療,目前所有病童皆能治癒歸國。
成就展望
馬偕兒癌團隊對台灣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癒率提升最大貢獻簡述如下:在梁德城醫師規劃的TPOG ALL 1993 protocol中,導入risk directed chemotherapy,亦即將病童根據疾病復發風險分為標準及高危險群,給予不同強度的化療。同時在此療方中,發現引導治療期間比較使用epirubicin或L-asparaginase達到的引導緩解率相近,兩種藥物同等重要。TPOG ALL 1997 VHR療方則將治癒率最低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亞型分出,即稱為最高危險群,而給予最強的化療,以提升治癒率。TPOG ALL 2002療方,則嘗試給予標準危險群病童1-2次再引導化療,同時比較其治癒率差異。TPOG ALL 2002療方同時捨棄顱部放射治療,只給予髓鞘內化療,以減少放療長期後遺症,且能預防中樞神經白血病。2008年,馬偕團隊發表世界第一篇捨棄顱部放射治療,只給予髓鞘內化療的治療經驗,成果舉世注目。其後更在2014年,發表此一作法時,病童的長期治癒率在臨床腫瘤學界全球最頂尖的醫學雜誌之一: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8 IF 28.245)。此一捨棄顱部放射治療的做法也由馬偕團隊擴展到全台灣各醫院。目前全台灣的醫院皆依循此一作法,大大減少病童放療的長期後遺症。TPOG ALL 2013療方,則首次導入國際最新的檢驗技術:以流式計數儀進行微量殘餘血癌細胞檢測。在馬偕醫院及衛福部經費挹注下,全國兒癌病童自2013年起都可以免費接受此一檢查。此微量殘餘血癌細胞檢測,可了解病童對治療的初步反應,以作為後續治療依據,目的在於提升治癒率。
在臨床治療相關的病童支持性治療方面,馬偕兒癌團隊重要事蹟如下:2004年,梁德城醫師開風氣之先,首度引進特殊藥物Rasburicase,治療血癌病童初診斷時的腫瘤崩解症候群。Rasburicase治療高尿酸血症降低了病童急性腎衰竭機率,因而大大減少了許多病童需要洗腎的狀況,此一成果馬偕團隊2005年發表了亞洲第一篇相關報告。梁德城醫師也協助制訂此藥物治療健保給付規範,因而自此後血癌病人不論年齡皆可使用此藥物治療,提升照顧品質。2004年,梁德城醫師代表兒童血液腫瘤學界,參與藥物G-CSF健保給付條件修訂,幫助更多化療中病人有條件使用G-CSF,使病童中性球低下時間縮短,提高了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照顧品質。2010年,馬偕兒癌團隊開始在病童中性白血球極度低下時,給予抗生素及抗黴菌藥物預防治療,成果斐然,因為減少許多嚴重感染症發生,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雜誌Cancer (2018 IF 6.102)中,也是世界第1篇在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相關報告。此一化療中抗生素及抗黴菌藥物預防治療成果,由於有台灣本土資料,馬偕團隊及血液病學會共同努力爭取此治療的健保給付,終於在2016年2月開始通過健保給付,且不限制年齡,讓國內血癌病人得到最佳照顧,提升治癒率。以上數種治療及檢測方式,許多都是馬偕兒癌團隊在全國或全世界的創舉,作法並拓展至全國,提升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癒率。2013年,馬偕團隊率先於全國開始在頑固或復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童,給予clofarabine治療,因而提升了疾病緩解率。2017年,馬偕團隊率先於全國開始在頑固或復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童,給予blinatumomab免疫治療,因而提升了疾病緩解率及治癒率。以上作法,目前在台灣及全世界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中皆已經成為重要治療方式。
馬偕兒癌團隊因為上述臨床治療的豐碩成果,在國內榮獲許多醫療獎項,包括:在2012年獲選醫策會實踐營最有價值團隊、2013年榮獲台北市衛生局醫療安全品質提升競賽銅牌獎、2016年參與醫策會實證競賽榮獲潛力獎、2018榮獲台灣醫療品質協會銀品獎、2019年獲得國家生技醫療品質(SNQ)銀獎的肯定。未來馬偕兒癌團隊將持續提升兒癌病童臨床照顧及學術研究,例如2020年1月邀請國內知名兒童神經外科梁慕理醫師加入團隊,更提升兒童腦瘤醫療水準。持續領導台灣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兒童癌症治療更進步,治癒率更加提升。
衛教資訊
(中越對照) 化學治療期間飲食照顧須知 Chăm sóc ăn uống thời gian trị liệu hóa học Thông bào
(中英對照) 居家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顆粒球)護理指導 Nursing Instructions for Parents in Administering G-CSF Injection
(中越對照) 居家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顆粒球)護理指導 Hướng dẫn chăm sóc kích tố tăng trưởng bạch huyết cầu (hạt) tiêm tại nhà
(中英對照) 化學治療期間飲食照顧須知 Dietary Care Guidelines during Chemotherapy
(中英對照) 髓鞘內藥物注射檢查護理指導 Instructions for Parents on Caring for a Child after an Intrathecal Injection
(中英對照) 小兒骨髓穿刺檢查護理指導 Instructions for Parents on Caring for a Child after a Pediatric Bone Marrow Puncture Examination
小兒骨髓穿刺檢查護理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