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別怕腸病毒

邱南昌醫師 215916    
TAGS
別怕腸病毒

腸病毒是什麼?

腸病毒確實奪走了不少小朋友的生命,但絕大部份的腸病毒感染,只是讓孩子一陣子不舒 服,過去就好了。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腸病毒感染,以及危險的跡象是什麼。「腸病毒」不是一種病毒,而是一群病毒,包括將近七十種不同血清型的腸病毒。得了某一型腸病毒會產生具有抵抗力的抗體,下次就不怕這一型腸病毒;但是對其他型的腸病毒卻仍然沒有抵抗力,所以還有可能再得到其他型的腸病毒感染。

 

得了腸病毒感染會怎樣?

腸病毒的臨床表現多端,許多人感染了腸病毒沒什麼症狀,仍能產生免疫力,這是最好的狀況。較有特徵的腸病毒感染表現,則為咽峽炎和手足口病。

「咽峽炎」是在口腔深部的咽峽部位,先出現小水泡然後轉為小潰爛。因這裡的口腔黏膜受傷會引起吞嚥時疼痛,所以會不願意也不敢吃東西。厲害時口腔前面部位,包括舌頭、上顎等部位也會有潰瘍,且會流口水到嘴巴外。通常還會合併有發高燒。體溫會一下子上升至三十九、四十度,經過退燒處理後可能不久又燒上去。發燒時可能會有怕冷、發抖等現象,但一般而言,燒退下來時,活力、精神還不錯。發燒可能起起落落三至五天,嘴巴裡的潰瘍大約五至七天會自動癒合。在嘴巴有破洞時,硬或燙的食物暫時避免,涼又軟的食物最為適合,例如果凍、冰淇淋、布丁、運動飲料、果汁等等皆可。注意不要有脫水現象發生,過了這段期間就好了。少部份幾乎完全無法進食的孩子,若有脫水之虞,則只好打點滴,補充體液。嘴巴裡的潰瘍不必擦藥,既無實際幫忙,反而容易引起嘔吐,它們會自己癒合的。

 

「手足口病」就是嘴巴裡有咽峽炎的表現外,手掌、腳掌也出現一些直徑大約 1-2 毫米的水泡。水泡也可能出現於手腕、膝蓋、肛門附近。通常不痛不癢,水泡在五至七天後消退或偶會脫皮,但不會留疤。處理方法和咽峽炎相同,在發燒時溫水擦澡、睡冰枕或用退燒藥幫忙一下,吃涼又軟的食物。至於手腳等部位的小水泡就順其自然,不必擦藥,水泡會自行消失。

 

有危險性的腸病毒感染是什麼?

咽峽炎或手足口病其實並不可怕,較讓人擔心的是腸病毒引起的腦膜炎或腦炎。腦膜炎會發燒、頭痛、脖子僵硬。腸病毒引起的單純腦膜炎其實預後還不錯,三、五天就退燒,症狀改善,少有後遺症。真正要特別小心的是直接進入腦部引起的腦炎。

一般腦炎除了發燒外,可能有一直想睡覺、反應遲鈍、煩躁、不安等症狀。第七十一型的腸病毒較可怕的是除了咽峽炎、手足口病外,若侵犯腦部是以腦幹為主,而此部位是我們的生命中樞,因此有時會在短時間內病情迅速惡化而來不及救治。因此,若孩子有咽峽炎或手足口病,或是接觸了腸病毒患者後出現發燒,而又有睡覺時肢體會頻繁的出現大抖動的情形,還是出現坐不穩、站不穩、走路顛顛倒倒時,應趕快就醫,密切觀察病情的接續發展。

在醫院裡若發現病情持續惡化,出現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神智改變的現象時,會轉進加護病房,做進一步的處理。造成嚴重後果的腸病毒感染大部份是在三至五歲以下幼童,在發燒的前三至五天內發生。

 

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該如何預防?

腸病毒可自病人的口水、噴嚏、糞便散播出去。手不小心摸到被病毒污染的地方,再摸食物或放入嘴裡,就可能將病毒吃進體內;也可能因沒症狀的帶原者打個噴嚏而不知不覺中將病毒吸入體內。困難的是病毒看不到,帶原者自己都不知道體內有此病毒,所以防不勝防。只好在流行期間少去人多的地方,若知道誰得病了,則儘可能隔離。此外多洗手,可以減少手上有腸病毒而吃入體內。

總而言之,腸病毒並不是那麼可怕,但是小朋友還是要多注意,盡量減少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