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孩童長高的關鍵

2669    
TAGS
孩童長高的關鍵

進入了炎熱的暑假,父母除了費盡心思幫孩子安排各式各樣的暑期課程、才藝活動之外,也不忘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定期的體檢。兒童內分泌科的門診也常常擠滿了尋求長高的孩童及家長。家長們最關心的莫過於要如何把握住孩子生長的黃金時期,好好地幫他(她)們“轉大人“,以下就整理一些家長較常詢問的問題並加以解答。
何謂身材矮小,有無客觀的定義?
身高的高矮是一個相當主觀的問題,絕大多數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身高能夠再高一點。臨床上對於身材是否矮小,評估的方法包括:
1. 利用生長曲線和相同性別、年齡的孩子相比,若低於第三百分位,則認定為身材矮小。
2. 和父母的遺傳身高相比。
3. 和自己過去的身高相比。即使身材矮小,但是從過去到現在身高的百分位都維持在相同的地方,即生長的速度正常,則毋須過度擔心。


身材矮小的原因有那些?
較常見的生理性的原因有體質性生長遲緩、家族性身材矮小、營養不良造成身材矮小;內分泌疾病造成的有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低能症、假性副甲狀腺低能症及庫欣氏症;還有些基因遺傳的疾病如:
透納氏症、唐氏症、Prader-Willi症候群、Silver-Russell症候群、軟骨發育不全(achondroplasia)也會造成身材矮小。


長高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雖然身材矮小的原因很多,但除了少數是由上述內分泌和基因遺傳疾病引起的,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生理性的原因造成的。對這些孩子而言,影響身高的因素包括:父母的遺傳身高、平時的營養攝取、適度的運動以及充份的睡眠。


爸媽都不高,小孩真的也會長不高嗎?
父母遺傳在決定孩子的身高佔有重要的角色,但到底是那些基因、基因彼此之間如何互相調控、和後天環境的因素(如運動、營養、睡眠)如何影響最終身高則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常有家長詢問,現在的孩子不是應該都比父母還高嗎?事實上,在過去數十年間,因為營養的改善,人類的身高確實有愈來愈高的趨勢,稱為世代效應(secular trends),但這種世代效應,在近20年已逐漸消失。營養的改善,沒有繼續增加下一代的身高,只是增加肥胖的機率。


孩子長高的關鍵期是哪個階段?
我們一生身高長高最快的兩個時期,一是嬰兒期,一是青春期。在嬰兒期只要補充足夠的營養,每個孩子的身高都差異不大。但是青春期的身高,則會受到父母的遺傳身高、青春期開始的時間等因素影響而有較大的差異。常有家長憂心地說自己的孩子和同學的身高相差20公分以上。但細問之下,同學的青春期特徵都已經相當明顯,可能已經進入青春期的生長衝刺期(growth spurt),自己孩子的青春期尚未開始。這種因為青春期開始時間不同(pubertal tempo)而造成孩童身高的差異,對未來的成人身高並無顯著地影響,但卻給家長帶來許多的困擾。


多喝牛奶、多補充鈣真的就能長高嗎?
牛奶是一個相當好的營養來源,提供生長所需的蛋白質、醣類和脂肪。若孩子偏食,平時營養攝取不均衡且不足,體重過低,可以多補充牛奶以獲得充份的營養。相反地,若孩子平時已經營養均衡充足,甚至體重有過胖的問題,則建議適量補充低脂或是脫脂的牛奶即可。
因為鈣質或維他命D缺乏導致的身材矮小在現今台灣社會已不多見。因此,目前認為補充鈣質有助於骨質密度的增加,但對身高並無明顯的助益。


坊間很多各式各樣的轉骨配方,讓小孩服用真的對長高有幫助嗎?
在青春期結束之後,孩子的生長板就逐漸癒合、身高也漸漸達到成年身高,不會再長高了,因此家長無不希望在青春期的時候使用各種方法讓孩子能夠高人一等。坊間許多幫助長高所謂的“轉骨方”應運而生。細看這些藥材宣稱的效果,不外號稱可以延緩生長板癒合、含有特殊的胺基酸(精胺酸)可以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或是含有天然生長激素等等,事實上並無嚴謹的研究、充足的證據來支持其所謂的療效,而且廣告常有誇大不實之嫌。因此家長若真的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問題,還是建議尋找專業醫師諮詢,找出對孩子最佳的幫助,切勿輕易相信廣告,以免傷了荷包又傷身。


什麼情況會建議讓小孩打生長激素?打生長激素一定會長高嗎?
在台灣,生長激素可以使用於下列疾病:生長激素缺乏、透納氏症、SHOX 基因缺乏症、Prader-Willi症候群、出生時身材過小且未能追趕上同儕身高(此項健保不給付)。在美國還可以使用在因腎臟衰竭導致的生長遲緩、不明原因身材矮小及Noonan氏症。對於正常的孩子,並不建議施打生長激素。正常的孩子施打生長激素,除了效果難以預期外,未來可能的副作用和施打生長激素昂貴費用都是要加以考慮的。


結論
孩子的成人身高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遺傳、內分泌、營養、運動、睡眠等等。對於沒有疾病的孩子,我們是不需要使用藥物(如延緩發育的藥、生長激素等)治療的。對於身材較矮、發育較慢的孩子,家長毋須過度強調此特點,應鼓勵孩子多發展其他方面的興趣和能力,以培養孩子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