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媒體報導】創新育成中心十周年成果展

日期: 2012-11-16 | 來源: 公共事務課 18514    

 

 

媒體

台灣新生報

記者

蘇湘雲

日期

101年11月16日

版面

11長青保健

標題

馬偕育成中心 十年有成

馬偕紀念醫院昨(15)日舉行創新育成中心成立10周年慶,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楊育正表示,以解決或減少病人病痛為出發點的創新發明值得支持及鼓勵,截至100年底統計,創新育成中心共累積68家輔導廠商,其中31家已順利完成輔導,10年來共有42件產學合作,其中24件已獲得專利。

楊育正院長說,馬偕醫院積極投注人力與經費,持續輔導院內各科部醫護人員發明,除協助發明人申請專利相關流程,亦積極推廣各創新研發成果,期與各界共同開發成果潛在價值。

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放射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陳裕仁表示,目前創新育成中心經手專利申請以生物醫藥、醫療器材、醫療軟體系統以及照護等類別為主,而專利申請國籍則依發明性質,從中華民國、中國、美國、西班牙、德國及日本等國皆有申請經驗。

本身喜好研究與發明的陳裕仁表示,因為了解目前仍有許多癌症整體治療效果不盡理想,秉持「安全第一」的理念,毅然投入鑽研天然食物中的抗癌成分,在牛樟芝、稻米,甚至是日本料理常見佐料哇沙比(山葵)也皆有斬獲。

 

 

媒體

華人健康網

記者

張雅雯

日期

101年11月15日

版面

 

標題

牛樟芝治癌潛力 醫:非食用可及

牛樟芝被許多癌症患者口耳相傳,視為治療癌症的聖品,目前醫界確實從其中萃取出有治癌潛力的活性化合物,不過醫師表示,這些化合物目前僅在體外細胞實驗階段,且達到抑制效果的濃度,均非食用可及,發展成新藥最快要2年後;此外,即使是高濃度的體外細胞實驗,也發現對肺癌、卵巢癌沒有效果,提醒勿信牛樟芝的功效而放棄正規治療。

【媒體報導】創新育成中心十周年成果展說明圖片

牛樟芝被許多癌症患者口耳相傳,視為治療癌症的聖品,網路上也到處有介紹相關「傳奇」的資訊。(攝影/張雅雯)

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裕仁表示,為了解牛樟芝是否具治療癌症的潛力,與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張東柱博士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花了7、8年時間,陸續萃取出活性化合物,其中已取得專利的化合物「馬偕一號」,主要發現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細胞以及胰臟癌細胞有治療潛力,初步的動物試驗也有不錯效果,不過要發展成可用的新藥,最快要2年後。

至於最近再萃取出另一種化合物「馬偕二號」,體外細胞試驗發現應用的範圍更廣,對於白血病、肝癌、胰臟癌、食道癌、子宮頸線癌,只對特定的癌細胞有抑制作用,更具有發展成標靶藥物的潛力,成果刊登在「國際老人醫學期刊」,目前正在台、美申請專利中。

【媒體報導】創新育成中心十周年成果展說明圖片

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裕仁表示,陸續從牛樟芝萃取出活性化合物,發現對部分癌症有治療潛力,但濃度均非食用可及,提醒患者勿信牛樟芝的功效而放棄正規治療。(攝影/張雅雯)

陳裕仁醫師表示,這些癌症現階段缺乏較好的治療藥物,若這2項化合物未來研發順利,確實可造福癌患。不過他強調萃取出的活性化合物,與直接食用牛樟芝相關產品的效果大不同,一般食用可得到的成份非常微量、不足以作為治療用,因此頂多將牛樟芝當做保健品,患者仍應接受正規治療。

此外,有治療潛力不等於適用所有癌症,陳裕仁醫師指出,萃取的化合物就連在體外細胞實驗時,很明顯對肺癌、卵巢癌沒有效果,因此不應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值。

 

 

媒體

中廣新聞網

記者

吳霈蓁

日期

101年11月15日

版面

 

標題

抗癌新發現 牛樟芝中發現「馬偕二號」

【媒體報導】創新育成中心十周年成果展說明圖片

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從牛樟芝中萃取出一種新的活性化成份,能抑制白血病、肝癌、食道癌等癌症細胞生長,這項研究結果目前正在申請專利,未來可望開發成抗癌藥物運用在臨床治療。不過,醫師指出,這項成份存在於牛樟芝中非常微量,不太可能直接從牛樟芝中攝取足夠有效的量,建議民眾還是不能放棄正規治療。(吳霈蓁報導)

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裕仁表示,自從二年前從牛樟芝中發現馬偕一號後,馬偕創新育成中心和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張東柱博士、以及前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研究員周正仁更進一步研究發現,牛樟芝經過實驗室可萃取出另外一種新的活性化合物,經體外細胞實驗測試,發現對人類白血病U937細胞、肝癌HA22T-VGH細胞、胰臟癌BxPc-3細胞、食道癌81T細胞、還有子宮頸腺癌HeLa細胞具有最高達99.6%的生長抑制作用,他們將這項成份命名為「馬偕二號(MMH02)」。

陳裕仁說:「馬偕一號主要是針對胰臟癌、白血病,而馬偕二號的治療範圍比較廣,除了是在胰臟癌、白血病以外還包括了肝癌、食道癌、子宮頸腺癌。二者成份結構是完全不一樣,也還好這二者都對正常細胞都沒有什麼殺傷力,將來會把它各自開發成不同適應症的標靶藥物。」

陳裕仁強調,「馬偕二號」存在於牛樟芝中非常微量,所以如果要靠吃一般野生牛樟芝或是市面上的產品要吃到有效的量是不太可能的,而且目前研究發現,不論是「馬偕一號」或「馬偕二號」,並不是對所有癌症都有效,像實驗中發現對肺癌細胞和卵巢癌細胞是沒有效果的,建議民眾還是不可以亂吃市面上的產品、或因治療過程辛苦而只吃這類產品而放棄正規治療。

馬偕醫院表示,這項結果已經刊登在「國際老人醫學期刊」上,並在台灣與美國申請專利中。未來可望開發成新穎的抗癌藥物運用在臨床癌症治療。

 

 

媒體

健康醫療網

記者

關嘉慶

日期

101年11月15日

版面

 

標題

牛樟芝萃取物「馬偕二號」 抑癌生力軍

【媒體報導】創新育成中心十周年成果展說明圖片

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今日舉辦成果發表會;該中心繼從牛樟芝萃取物中發現「馬偕一號」,可治療胰臟癌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後,又再發現另一抑癌生力軍成分,不但可治療白血病與胰臟癌,還可治療肝癌、食道癌與子宮頸腺癌,該成分已命名為「馬偕二號」。

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放射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陳裕仁表示,馬偕一號與馬偕二號是不同成分,結構也不同,經由體外細胞實驗顯示,馬偕二號可針對白血病、肝癌、食道癌、胰臟癌與子宮頸腺癌細胞,具有最高可達99.6%抑癌作用,而在動物實驗也發現有同樣的效果。

馬偕二號最新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老人醫學期刊」,並已在台灣與美國申請專利中;陳裕仁主任表示,目前已經申請馬偕二號的人體臨床試驗,並且將與產業合作開發健康食品,以及研發標靶藥物。

陳裕仁主任並強調,國人對於食用牛樟芝具有傳奇性認知,但是這和特別萃取出來的成分仍有很大差距,因為用量不足,是達不到治療效果;是可以將牛樟芝當做保養品,但千萬不要放棄正規醫療。

馬偕創新育成中心已成立十年,該中心累積專利申請及取得數量已超過上百件;包括生物醫藥、醫療器材、醫療軟體系統以及照護等類別,而專利申請國籍則依發明性質,從中華民國、中國大陸、美國、西班牙、德國及日本等國皆有申請。

 

 

媒體

中央社

記者

張清芳

日期

101年11月15日

版面

 

標題

牛樟芝微量成分 研究:可抑癌

馬偕醫院與學者研究發現,牛樟芝中的某種芳香環化合物可有效抑制血癌,使胰臟癌、肝癌等腫瘤縮小,但不建議患者直接口服。

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裕仁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博士張東柱、前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研究員周正仁等人合作研究,將此成分命名為「馬偕二號」,在牛樟芝中的含量不到萬分之一,量少又極為珍貴。

研究團隊發現,「馬偕二號」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血癌細胞,抑癌效果最高可達99.6%;也能讓肝癌、胰臟癌的腫瘤體積縮小8到9成,也可以抑制食道癌、子宮頸癌,效果達6至7成。

牛樟芝是坊間流傳的抗癌靈藥;不過,陳裕仁今天強調,在研究中發現,吃上1公斤的天然牛樟芝,也吃不到1毫克的「馬偕二號」,而且要注射純化萃取物才有療效,未來應研究人工合成有效成分,開發成口服抗癌藥物,或是保健食品。

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老人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馬偕二號」現處於實驗室的細胞、動物研究階段,測試毒性、效果,最快3年才有機會進入人體實驗。

 

 

媒體

NOWnews

記者

陳鈞凱

日期

101年11月15日

版面

 

標題

牛樟芝真抗癌!新成分「馬偕二號」 抑制縮小5大癌腫瘤

牛樟芝抗癌,又發現另一項新的成分!馬偕醫院與學者合作研究發現,從牛樟芝純化萃取出一種芳香環化合物「馬偕二號」,經細胞實驗測試,可抑制、縮小臨床難治的胰臟癌、肝癌等5大腫瘤最多9成,預計3年內人體實驗,開發新藥。但此成分在牛樟芝含量不到萬分之一,吃上一公斤天然牛樟芝也吃不到一毫克。

牛樟芝一向被坊間視為抗癌靈藥,而馬偕醫院繼從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發現可抗胰臟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細胞的成分「馬偕一號」之後,最近又發現效果更強、更好的「馬偕二號」。

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裕仁與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博士張東柱、前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研究員周正仁合作,花費近6、7年時間,在牛樟芝的各種成分中,宛如大海撈針,才找到含量不到萬分之一的「馬偕二號」,並經實驗室成功純化,萃取分離出活性化合物。

陳裕仁表示,經體外細胞實測試,發現「馬偕二號」對人類白血病U937細胞、肝癌HA22T-VGH細胞、胰臟癌BxPc-3細胞、食道癌81T細胞及子宮頸腺癌HeLa細胞具有生長抑制作用,其中肝癌、胰臟症和食道癌正是目前臨床最難治,也最缺乏新藥可用的癌症。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馬偕二號」對白血病抑制效果最好,最高可達99.6%;肝癌、胰臟癌也可抑制、縮小腫瘤大小達8、9成以上;另食道癌、子宮頸腺癌的抑制效果也有6至7成。

陳裕仁強調,目前「馬偕二號」已進入動物實驗,測試毒性、效果,預計3年內進入人體實驗,朝小分子口服新藥開發,或與產業合作開發健康食品,目前正在申請台灣和美國專利,研究結果更登上「國際老人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可別以為直接吃牛樟芝就有用,陳裕仁強調,「馬偕二號」在牛樟芝中的含量不到萬分之一,就算吃上一公斤的天然牛樟芝,活性成分也不到一毫克,想要得到抑制癌細胞的功效,還是得仰賴實驗室純化萃取,並非直接食用就有療效。

 

 

媒體

聯合晚報(即時報導)

記者

李樹人

日期

101年11月15日

版面

 

標題

牛樟芝萃取物可治癌

台灣山區特有的牛樟芝治癌效果再獲肯定!台北馬偕醫院上午公布「馬偕二號」體外細胞試驗測試報告,結果顯示,該專利成分可有效殺死並抑制肝癌、胰臟癌、食道癌、白血病、子宮頸癌等五大腫瘤細胞,主要成分即從牛樟芝萃取出來。

不過醫師強調,民眾如果想直接食用牛樟芝來達到抗癌效果,幾乎不可能,因為抗癌有效成分含量不到萬分之一。

 

 

媒體

聯合晚報

記者

李樹人

日期

101年11月15日

版面

 

標題

牛樟芝抗癌 馬偕研發再突破

台灣山區特有的牛樟芝治癌效果再獲肯定!台北馬偕醫院上午公布「馬偕二號」體外細胞試驗測試報告,顯示該專利成分可有效殺死並抑制肝癌、胰臟癌、食道癌、白血病、子宮頸癌等五大腫瘤細胞,主要成分即從牛樟芝萃取而來。

國內已有多項研究證實牛樟芝具抑癌效果。不過,台北馬偕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強調,想直接食用牛樟芝來抗癌幾乎不可能,因為馬偕二號活性化合物在牛樟芝含量不到萬分之一,每一公斤牛樟芝還萃取不到一毫克。

陳裕仁指出,馬偕二號的體外胞試驗測試對象以最惡化的癌細胞為主,結果發現,對白血病的有效反應率超過九成九,肝癌及胰臟癌的有效反應率達八至九成,食道癌及子宮頸癌也有六至七成。

該項結果已刊登「國際老人醫學期刊」,目前正向台灣、美國申請專利中。預計三年內可進入人體試驗。

 

 

媒體

台灣新生報

記者

蘇湘雲

日期

101年11月16日

版面

11長青保健

標題

馬偕2號 具牛樟芝新抗癌成分

繼從牛樟芝(AntrodiaCinnamomea)發現馬偕一號後,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陳裕仁與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張東柱博士及前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周正仁研究員更進一步研究發現,牛樟芝經過實驗室可萃取出另一新穎活性化合物,經體外細胞實驗測試,發現對人類白血病癌細胞、肝癌癌細胞、胰臟癌癌細胞、食道癌癌細胞及子宮頸腺癌癌細胞具有高達99.6%生長抑制作用,遂命名「馬偕二號(MMH02)」。

陳裕仁醫師表示,目前看來,馬偕二號比馬偕一號治療範圍更廣,除了可抑制胰臟癌細胞、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細胞,還可抑制食道癌、子宮頸腺癌、肝癌等癌細胞。以胰臟癌癌細胞為例,馬偕二號抑制能力比馬偕一號多了一成多。

陳裕仁醫師進一步提醒,天然牛樟芝裡面的馬偕二號成分劑量非常稀少,因此患者無法透過吃天然牛樟芝而獲得足夠有效劑量,且還需要經進一步臨床研究才能真正了解馬偕二號成份療效,奉勸癌病患者千萬不可放棄、中斷正規療程。

 

 

媒體

中國時報

記者

張睿纖

日期

101年11月16日

版面

E3醫藥保健

標題

牛樟芝抗癌新發現成效最高可達99.6%

牛樟芝被長期應用在養生保健上,也有不少民眾將其視為抗癌靈藥,但醫師指出,牛樟芝中抗癌成分含量不到萬分之一,民眾如服用一般市售的牛樟芝食品,其所服含量根本不足以抗癌,如罹患癌症應盡速就醫,千萬不要放棄正規治療,使病情更嚴重。

繼兩年前馬偕醫院與農委會從牛樟芝萃取物發現抗癌化合物「馬偕一號」後,昨天馬偕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發表與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博士張東柱及前中國醫藥研究所研究員周正仁進一步的研究,團隊從牛樟芝中萃取出另一新穎活性化合物,命名為「馬偕二號」。

馬偕醫院陳裕仁表示,此次「馬偕二號」與兩年前發表的「馬偕一號」結構不同,馬偕二號分子較大,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血癌細胞,抑癌效果最高可達99.6%;也能讓肝癌、胰臟癌的腫瘤體積縮小8到9成,也可抑制食道癌、子宮頸癌,但對於肺癌、卵巢癌癌細胞抑制效果不佳,目前只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預計3年後進行人體實驗。

牛樟芝是坊間流傳的抗癌靈藥,但陳裕仁強調,市面上所販售的牛樟芝食品,根本吃不到足夠有效含量,研究發現,即使吃上1公斤天然牛樟芝,也吃不到1毫克的「馬偕二號」,門診曾收治病患因大量服用野生牛樟芝,但菌種不對根本無法抑制癌細胞反而造成腎衰竭,提醒民眾一般市面牛樟芝只能當作保健食品,如罹癌千萬不要放棄正規治療,使病情更嚴重。

 

 

媒體

聯合報

記者

詹建富

日期

101年11月16日

版面

D2健康

標題

牛樟芝萃取物抗癌 唯誤用恐傷腎

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裕仁昨天表示,該院與農委會林試所合作研究發現,從牛樟芝純化萃取出一種芳香環類化合物,經實驗測試,它可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對於胰臟癌、肝癌、食道癌等5種腫瘤,較有效果。不過,陳裕仁說,研究人員從牛樟芝萃取的抗癌成分非常微量,民眾即使吃1公斤牛樟芝,吃到的有效成分不到1毫克。

牛樟芝一向被坊間視為抗癌藥,陳裕仁與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博士張東柱、前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研究員周正仁合作,花了6、7年,才在牛樟芝找到極微量的抗癌成分,並經實驗室成功純化,萃取分離出活性化合物,命名為「馬偕二號」。

陳裕仁表示,「馬偕二號」經體外細胞測試,發現它對人類白血病、肝癌、胰臟癌、食道癌及子宮頸腺癌,可造成腫瘤細胞凋亡並出現「分裂風暴」,導致細胞核不斷分裂、最終出現細胞脹破。其中以對白血病的抑制效果最好,最高可達九成,其次是胰臟癌和肝癌的抑制效果也達八至九成,但都不會破壞正常細胞。

另外,研究人員也發現,牛樟芝無法對肺癌及卵巢癌有抑制生長的效果。陳裕仁說,坊間的牛樟芝的售價甚高,有的宣稱一斤賣新台幣70萬元,但要注意避免買到假貨,如果取的菌種不對,恐會造成誤用,他就遇到曾有吃了腎功能變差的個案。

陳裕仁表示,目前「馬偕二號」已進入小鼠動物實驗,與現有抗癌藥物的標準療法進行比較,初步證實可縮小腫瘤並提升存活度。他說,「馬偕二號」目前正在申請台灣和美國專利,預計朝小分子口服新藥開發,或與產業合作開發健康食品,預計3年後可進入人體實驗。

<.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