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發威 幼兒高燒住院增

日期: 2012-05-22 | 來源: 公共事務課 95487    

媒體

蘋果日報

記者

陳麗婷

日期

101年5月22日

版面

 

標題

童染呼吸道病毒 增3成
天雨潮濕好發 呼吸喘又急應速就醫

台北馬偕醫院分析住院資料發現,近二個多月,該院收治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住院的幼兒,較去年同期增加二到三成,研判與最近常下雨、潮濕有關。醫師表示,染病的嬰幼兒可能會因細支氣管黏膜脫落、阻塞管徑無法呼吸而死,呼籲家長若發現孩子有呼吸喘、急促情形,應盡速帶其就醫。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昨表示,根據該院資料,今年三月截至昨天為止,平均每個月有八十多名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病童被收治住院,比去年同期增加二到三成,更比去年十一月到十二月增加一倍。
紀鑫也表示,其中約有九成是原本健康的孩子,一成有早產等病史,大多為兩歲以下的嬰幼兒。

病程經常快又猛

紀鑫說,此病好發於春、秋季節,病童感染後除有發燒、咳嗽症狀外,因其鼻涕、痰多,易造成細支氣管發炎、致呼吸道塞住,出現呼吸窘迫、喘現象,呼吸次數每分鐘達五十次以上,比一般孩童平均四十次多,且食欲不振。
「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病程常是快又猛。」紀鑫以日前收治一名三個多月大的男嬰為例,從出現發燒症狀、到因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病程僅二、三天,治療二十天才康復出院。

勤洗手多曬太陽

此病因無特效治療法,通常以給予氧氣、化痰等支持性療法為主,因此,呼籲家長加強嬰幼兒勤洗手衛生習慣。
研究也顯示,適度曬太陽,有助人體內固醇類物質轉化成維他命D,可減少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機率。

2歲以下最常見

中山醫院小兒科主任張敬文表示,成人感染此病,通常症狀不嚴重,但若傳染給二歲以下嬰幼兒,因其細支氣管很細,細支管黏膜可能會脫落造成阻塞,就可能引起呼吸窘迫等急症,因此,成人若有感冒等症狀,最好別接觸嬰幼兒。

呼吸道融合病毒 注意事項

●幼兒若有呼吸喘、鼻涕、痰多、吐奶等症狀,可能是遭感染,應盡速就醫
●家人若有咳嗽、發燒症狀,應戴口罩,避免傳染幼兒
●好發於春、秋季節,主要侵犯2歲以下幼兒,家長應提高警覺
●主要經由接觸、飛沫等途徑傳染,接觸幼兒前應洗手
資料來源:紀鑫醫師、張敬文醫師

 

 

媒體

中國時報

記者

黃天如

日期

101年5月22日

版面

 

標題

多雨潮濕RSV發威 高燒住院小病號倍增

 

每年春、秋兩季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發威的季節,加上近日多雨潮濕,醫師表示,最近因感染RSV出現高燒、喘、呼吸窘迫等症狀住院的病童,較去年底增加一倍,呼籲家長提高警覺勤洗手,尤應避免攜帶2歲以下幼兒至人多的密閉場所。

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RSV好發於2歲以下幼兒,尤其是早產兒,或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等潛在性疾病的幼童,更是感染RSV的高危險群,且一旦感染,平均住院機率及住院天數,都將遠高於一般小朋友。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發威 幼兒高燒住院增說明圖片▲天氣多雨潮濕,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的小朋友激增,患有先天性疾患的幼兒及早產兒尤須嚴防感染。(本報資料照)

RSV屬於下呼吸道感染,幼兒一旦經由飛沫等接觸性傳染病毒,大量的痰液、鼻涕等分泌物會阻塞病童的細支氣管,導致細支氣管炎、肺炎。一般來說,若病童食慾明顯下降,且進食量只有平常的一半,或每分鐘呼吸次數多於50次以上,就必須住院。

馬偕日前就收治了一名合併慢性肺病的30周早產男嬰,他先是高燒不退,病情隨即迅速惡化,短短2、3天內就因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經住院治療20天,才好不容易康復出院。

紀鑫說,RSV目前沒有特效藥,臨床治療方式以氧氣罩供氧、化痰藥及拍背等支持性療法為主。在預防方面,除了勤洗手,少到人多的地方,另外健保去年起提供28周以下早產兒,或29至35周出生合併慢性肺病的新生兒,免費接種單株抗體的預防針劑。

此外,相關研究也證實,維他命D有助於降低RSV感染機率,因此,家長不妨把握出太陽的日子,利用早上10點前或下午3、4點紫外線較溫和的時段,多帶幼兒至戶外曬曬太陽。

 

媒體

台灣新生報

記者

蘇湘雲

日期

101年5月22日

版面

 

標題

呼吸道融合病毒來勢洶洶!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今年三、四月,每個月平均有八十名小孩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而接受住院治療,與去年十一、十二月相比,人數增加一倍之多。甚至有早產兒在一、兩天內就出現呼吸衰竭,醫療人員便趕緊將小孩送進加護病房,為小孩進行插管治療。

紀鑫主任表示,一到春、秋季,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患者就會增多,可能與溫度、雨量有關。病患多為兩歲以下嬰幼兒,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症一旦持續惡化,很容易引起細支氣管炎、肺炎。根據統計,細支氣管炎患者中,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是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

十位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小孩子中,大約有一人較為嚴重,需要接受住院治療,其中以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肺病、早產兒病情較為嚴重。一般病童大約住院五、六天就出院,若是早產兒、肺功能不佳病童,住院時間可能需要二十天左右。而一歲以下嬰幼兒若重複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很容易誘發氣喘。

紀鑫主任強調,多數人在兩歲以前都感染過呼吸道融合病毒。年齡越大,感染率越低,嚴重度也越低。大人或健康孩子可能只出現打噴嚏、喉嚨癢等感冒症狀。但對早產兒或有心肺疾病的嬰幼兒來說,卻可能會造成咳嗽、呼吸窘迫、甚至威脅生命。而一歲以下嬰幼兒若重複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未來很容易誘發氣喘。因此家有嬰幼兒的民眾這段時間要多注意呼吸道融合病毒威脅。

 

媒體

台灣新生報

記者

蘇湘雲

日期

101年5月22日

版面

 

標題

食欲不振 呼吸急促 速就醫

小寶寶若不慎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一般鼻涕、痰會比較多。不過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提醒,一旦發現小寶寶出現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症狀,一定要盡快帶小孩就醫,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紀鑫主任表示,所謂食欲不振,指的是喝奶、飲食量不到平常的一半,假設小寶寶平常都喝奶一百五十cc,但生病後卻只喝五十、六十cc奶水,連平常一半都不到,此時家長就要有緊覺性。另外,當小孩呼吸次數一分鐘達五十次以上,就算是呼吸急促。若出現呼吸急促症狀,也必須盡快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目前沒有藥物可消滅呼吸道融合病毒,因此多以症狀治療為主,醫師除了開些化痰藥,也可能讓病童待在氧氣帳篷,氧氣帳篷中有供給氧氣、水蒸氣,不但可幫助病童化痰,病童呼吸也比較不費力。

如何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紀鑫主任建議,平常要勤洗手,且盡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對於二十八周以下早產兒,以及二十九到三十五周患有慢性肺疾的早產兒,目前健保有給付單株抗體針劑費用,以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單株抗體針劑為一個月注射一次,總共需要打六次。

紀鑫主任叮嚀,當小孩出現感冒症狀,家長千萬不要隨便讓小孩服用成藥、偏方。像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等都可能出現類似症狀,家長應該要帶小孩去醫院接受專業診斷、評估,找出病因、釐清病情,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媒體

聯合晚報

記者

黃玉芳

日期

101年5月21日

版面

 

標題

呼吸「咻咻叫」 幼兒RSV病例增

近來不僅腸病毒發威,小兒科醫師發現,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病例大增,最近多雨、氣溫適合病毒繁殖,造成嬰幼兒感染後發燒三、四天、呼吸「咻咻」叫,還可能引發肺炎,家有兩歲以下的小小孩要特別留意。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說,呼吸道融合病毒在台灣全年都有感染的病例,但每年3到4月間,病例明顯增加,主要集中在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最近天氣涼爽、多雨,正好是適合RSV的生長條件,他發現,近來每個月因感染RSV引起細支氣管炎、肺炎的住院病例數,是去年11至12月的兩倍。

紀鑫說,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會讓嬰幼兒發燒三、四天,比一般感冒發燒時間長,另一個特徵是呼吸易喘,會發出「咻咻」聲。

他提醒,病毒對早產兒、有先天性心臟病和免疫疾病的幼兒殺傷力更大,較容易引發肺炎的併發症,必須住院。最近有早產兒一住院就是20天,讓家長非常煎熬,而且孩子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後,也會增加未來發生氣喘的機率。

由於呼吸道融合病毒以接觸感染為主,紀鑫也建議,有嬰幼兒的家庭,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少帶嬰幼兒至人多不通風的公共場所。

 

媒體

健康醫療網

記者

李義輝

日期

101年5月22日

版面

 

標題

呼吸道融合病毒住院病童增加家長應提高警覺

國內腸病毒疫情拉警報,已經進入高峰期,重症病例明顯增加。兒科醫師提醒,民眾不可輕忽另一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以台北馬偕為例,最近2個月來,因感染RSV引起細支氣管炎、肺炎的住院病例數為去年11至12月的兩倍。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指出,每年3月到4月國內RSV病例明顯增加,主要集中在兩歲以下小小孩。臨床研判,應與溫度與雨量有關。由於迄今醫界尚未研發出該病毒的治療藥物,僅能透過支持療法,給予症狀治療。

紀鑫提醒,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以及「腸病毒」,關鍵在於養成良好個人衛生,家有嬰幼兒的家長務必加強洗手,避免帶小朋友出入人多、不通風的公共場所。

臨床顯示,近來因「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的小病患,9成是健康的孩子,1成則有潛在疾病,例如有早產兒病史、先天性心臟病、免疫疾病、血液腫瘤等。健康孩子平均住院5天,有潛在疾病的孩子則住院較久,平均住院10到14天。

紀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多數人在2歲以前都感染過RS,年紀越大,感染率越低,嚴重度也越低,大人或健康孩子可能是打噴嚏、喉嚨癢等感冒症狀。

但對於早產兒或有心肺疾病的嬰幼兒來說,一旦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就可能會造成咳嗽、呼吸窘迫、甚至威脅生命。研究也發現,只要感染過「呼吸道融合病毒」,恐將增加未來氣喘的風險。

紀鑫分析,「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途徑為接觸到病人的飛沫。就跟預防腸病毒一樣,家長與保母、幼教單位等照顧者,務必加強洗手,避免帶嬰幼兒到人多擁擠、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接觸孩子前務必先洗手。

 

媒體

華人健康網

記者

張世傑

日期

101年5月21日

版面

 

標題

新生兒染呼吸道融合病毒 引發肺炎倍增

呼吸融合病毒是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的主要原因,在季節交替的流行季節,小於2歲因細支管炎,或肺炎而住院的新生兒病患,呼吸融合病毒均須列入危險因子。醫師提醒,由於此病毒病無治療藥物,僅透過支持療法,關鍵仍在於預防,呼籲家有嬰幼兒務必加強洗手、少帶至人多不通風的公共場所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發威 幼兒高燒住院增說明圖片

<--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左)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兩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
(圖片提供/馬偕醫院)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簡稱RSV),每年3到4月RSV病例明顯增加,主要集中在2歲以下小孩。近來因感染RSV而引起細支氣管炎、肺炎的住院病例數,是去年11至12月的2倍,研判與溫度與雨量有關。

紀鑫醫師指出,近來因呼吸道融合病毒住院的小病患,9成是健康的孩子,1成則有潛在疾病,例如有早產兒病史、先天性心臟病、免疫疾病、血液腫瘤等。健康孩子平均住院5天,有潛在疾病的孩子則住院較久,平均住院10到14天。

呼吸道融合病毒在溫帶國家好發在冬季,台灣四季變化較不明顯,因此一整年都有感染的病例。紀鑫說,每年春天和秋天的住院病例較多,分析發現可能與雨量與溫度有關。

紀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兩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多數人在2歲以前,感染過呼吸道融合病毒,年紀越大,感染率越低,嚴重度也越低,大人或健康孩子可能是打噴嚏、喉嚨癢等感冒症狀。

但是呼吸道融合病毒對早產兒或有心肺疾病的嬰幼兒來說,卻可能會造成咳嗽、呼吸窘迫、甚至威脅生命。而感染過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孩子,未來氣喘的風險也可能會增加。

呼吸道融合病毒乃透過接觸到病人的飛沫而傳染,紀鑫醫師強調,在感染人類的病毒中,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唯一在新生兒時期,即有高發生率的病毒,在小小孩的呼吸道疾病中佔有很重要的角色。如同預防腸病毒,家長與保母、幼教單位等照顧者,應加強洗手,避免帶嬰幼兒到人多擁擠、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以及接觸孩子前務必先洗手。

 

媒體

欣傳媒

記者

丁彥伶

日期

101年5月21日

版面

 

標題

呼吸道融合病毒也造反 兩歲以下幼兒要注意

家有兩歲以下幼兒的家長要小心啦!因為除了腸病毒拉警報以外,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今(21)日提醒,呼吸道融合病毒(簡稱RSV)的感染住院病例,今年3、4月至現在5月的病例數,也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3成,有鑑於幼兒感染的住院機率大增,因此提醒家長平常不要帶小朋友到密閉的公共場所,但可以趁有陽光時帶寶貝們曬曬太陽,有助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紀鑫說,根據健保局2004年到2007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3月到5月,以及8月到10月是台灣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高峰,而今年因為雨量較多的原因,3月至今的住院病例,更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到3成,每個月都有8、90個感染住院病例。

由於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特性,是會引起鼻涕及痰多症狀,以致許多小朋友都出現被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而形成細支氣管炎,甚至引起呼吸窘迫、發燒、喘及疲累,而導致許多小小孩因而住院,紀鑫提醒,只要小朋友出現食量只剩下平常的一半,以及呼吸次數從每分鐘40次左右,增加到每分鐘50次以上,最好還是住院治療比較保險。

紀鑫提醒,一般健康的孩子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後,平均住院天數約只需要5到7天,但若是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免疫疾病、血液腫瘤等有潛在疾病的孩子則住院較久,平均住院10到14天,日前就有個30周就出生的近4個月大寶寶因為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結果足足住院20多天才得以痊癒出院,因此特別提醒家中小朋友若有類似病史,家長一定要格外小心。

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兩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多數人在兩歲以前感染過,年紀越大,感染率越低,嚴重度也越低,大人或健康孩子可能是打噴嚏、喉嚨癢等感冒症狀。但是對早產兒或有心肺疾病的嬰幼兒來說,卻可能會造成咳嗽、呼吸窘迫、甚至威脅生命目前健保局有針對28周以下出生,以及30到35周出生,合併肺部疾病的早產兒進行6劑每月1劑注射單株抗體的預防。

紀鑫提醒,呼吸道融合病毒和腸病毒一樣都是飛沫傳染,目前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針對呼吸狀況採用氧氣帳、拍痰等支持療法,因此提醒家長與保母、幼教單位等照顧者,應加強洗手,避免帶嬰幼兒到人多擁擠、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接觸孩子前務必先洗手。但若出大太陽時,則建議帶小朋友曬曬太陽,因為研究顯示,多曬太陽的紫外線可降低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率,維他命D也能增加小朋友的免疫能力。

 

媒體

飛碟電台News98

記者

洪巧藍

日期

101年5月21日

版面

 

腸病毒疫情拉警報,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患者也明顯增加。小兒科醫師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好發於兩歲以下嬰幼兒,尤其是早產、先天性心臟病等有潛在疾病的小朋 友更容易引發重症,加上最近多雨、濕度高,讓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的患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兩到三成,家長必須提高警覺。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在台灣,「呼吸道融合病毒」全年都會出現病例,不過在三、四月間病例會明顯增加,近來天氣多雨、濕度高,適合病毒繁殖,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引起細支氣管炎、肺炎的住院病例數比起去年增加了兩到三成。紀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主要好發在二歲以下嬰幼兒,對早產兒、有先天性心臟病和免疫疾病的幼兒危害更高。

至於治療,紀鑫說,目前沒有治療的藥物,只能進行拍痰、使用氧氣帳等支持性療法,預防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環,呼籲家長應該加強個人與孩童衛生,勤洗手,避免帶嬰幼兒到人多的地方,另外適時讓小朋友曬曬太陽,一來可以殺菌二來可以增強抵抗力,避免疾病上身。至於早產或有心肺疾病的嬰幼兒,目前健保局有給付28周以下出生,以及30到35周出生、合併肺部疾病的早產兒,可以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單株抗體來進行預防。

 

媒體

中廣新聞網

記者

吳霈蓁

日期

101年5月21日

版面

 

標題

多曬太陽 有效降低呼吸道融合病毒發生率

透過飛沫傳染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的住院人數,最近急速上升,小兒科醫師表示,多曬太陽有助於降低「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發生率,也呼籲大人小孩都要加強洗手,避免到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簡稱RSV),今年三到四月的住院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二到三成,研判和溫度及雨量有關。而RSV主要是好發在二歲以下嬰幼兒,紀鑫說:「呼吸道融合病毒主要的症狀是以發燒、咳嗽、流鼻涕、痰很多來表現,主要是造成下呼吸道感染,會出現咻咻聲,小朋友會變的比較喘、呼吸比較費力。」
 

紀鑫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透過接觸到病人的飛沫而傳染,目前並沒有治療的藥物,只能透過支持療法,關鍵仍在於預防,就如同預防腸病毒一樣,家長與保母、幼教單位等照顧者,應加強洗手,避免帶嬰幼兒到人多擁擠、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或是讓小朋友適時適量的曬太陽,因為紫外線可以殺菌、可有效的降低發生率。

 

媒體

蘋果日報(即時)

記者

 

日期

101年5月21日

版面

 

標題

氣溫不穩又多雨 嬰幼兒呼吸道病例大增

馬偕醫院小兒部醫師今發新聞稿表示,近來除了腸病毒增溫,另一常侵犯嬰幼兒呼吸道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病例也大增。
馬偕醫院研判,可能與近來溫度及雨量有關。除了健康孩子會感染,早產兒、罹患心臟病等潛在疾病的孩子,病情也恐較健康孩子嚴重,住院天數也較長。醫師提醒家長與幼教機構應注意防治,務必加強洗手,少讓嬰幼兒到人多不通風處,以免染病。

 

媒體

中華日報

記者

戴淑芳

日期

101年5月21日

版面

 

標題

染呼吸道融合病毒 恐致肺炎

季節交替,除了腸病毒疫情拉警報,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病例也大增,新生兒感染後易引發肺炎倍增,醫師表示,多曬太陽有助降低感染率,提醒家長務必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少讓嬰幼兒到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

透過飛沫傳染的呼吸融合病毒常侵犯嬰幼兒呼吸道,是導致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的主要原因。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 RSV好發於 2歲以下嬰幼兒,在溫帶國家好發在冬季,台灣四季變化較不明顯,因此一整年都有感染病例。隨著季節交替,台灣每年春天和秋天的住院病例較多,近來因感染 RSV而引起細支氣管炎、肺炎的住院病例數,更是去年 11至 12月的 2倍,紀鑫表示,分析發現可能與雨量與溫度有關。

其中,住院的小病童有 9成是健康的孩子, 1成則有潛在疾病,如有早產兒病史、先天性心臟病、免疫疾病、血液腫瘤等。健康孩子平均住院 5天,有潛在疾病的孩子則平均住院 10到 14天。

紀鑫表示, RSV主要是造成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狀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涕、痰多等,病童呼吸會出現咻咻聲,比較喘、費力。年紀越大, RSV感染率越低,重症度也越低,可能只表現出打噴嚏、喉嚨癢等感冒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 RSV病毒對早產兒或有心肺疾病的嬰幼兒來說,可能會造成咳嗽、呼吸窘迫、甚至威脅生命。感染過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孩子,未來氣喘的風險也可能增加。

紀鑫強調, RSV目前沒有治療的藥物,只能透過支持療法,關鍵仍在於預防,且如同預防腸病毒一樣,不論大人小孩都應加強洗手,尤其在接觸孩子前,務必先洗手。且避免帶嬰幼兒到人多擁擠、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以減少感染機會。

 

媒體

優活健康網

記者

沈俐萱

日期

101年5月21日

版面

 

標題

2歲以下幼童注意!醫師籲嚴防RSV

近來腸病毒拉警報,重症病例增,兒科醫師也提醒,家長與幼教單位勿輕忽另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簡稱RSV)。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說,每年3~4月RSV病例明顯增加,主要集中在兩歲以下小小孩。近來因感染RSV而引起細支氣管炎、肺炎的住院病例數是去年11至12月的兩倍,研判與溫度與雨量有關。

紀鑫主任表示,由於此病毒病無治療藥物,僅透過支持療法,關鍵仍在於預防,呼籲家有嬰幼兒務必加強洗手、少帶至人多不通風的公共場所,且近來因RSV住院的小病患,九成是健康的孩子,一成則有潛在疾病,例如有早產兒病史、先天性心臟病、免疫疾病、血液腫瘤等。他指出,健康孩子平均住院五天,有潛在疾病的孩子則住院較久,平均住院十到十四天。

RSV在溫帶國家好發在冬季,台灣四季變化較不明顯,因此一整年都有感染的病例。紀鑫主任說,每年春天和秋天的住院病例較多,分析發現可能與雨量與溫度有關。紀鑫主任指出,RSV是兩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多數人在兩歲以前感染過RSV,年紀越大,感染率越低,嚴重度也越低,大人或健康孩子可能是打噴嚏、喉嚨癢等感冒症狀。但是RSV對早產兒或有心肺疾病的嬰幼兒來說,卻可能會造成咳嗽、呼吸窘迫、甚至威脅生命。而感染過RSV的孩子,未來氣喘的風險也可能會增加。

RSV乃透過接觸到病人的飛沫而傳染,紀鑫主任提醒,如同預防腸病毒,家長與保母、幼教單位等照顧者,應加強洗手,避免帶嬰幼兒到人多擁擠、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接觸孩子前務必先洗手。

<.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