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門夾手指「好痛!」 神經病變疼痛難消

日期: 2016-02-17 | 來源: 公共事務課 5028    

介入性疼痛治療 疼痛指數10分變1 重拾病人笑顏

從事看護工作的44歲劉小姐,在照顧病人時被浴室門板夾傷大拇指,原以為疼痛感覺會逐漸減緩,但在甲床附近卻一直存在強烈疼痛。奇怪的是,劉小姐的拇指外觀僅些微腫脹、X光檢查沒有明顯骨折,疼痛問題卻嚴重影響其看護工作及生活品質,「痛到睡不著、碰到痛處整個人就會彈起來,甚至想拜託醫師直接剁掉手指!」劉小姐回想起來仍是痛苦不已。一年來劉小姐只好四處尋醫,甚至三天兩頭就得跑醫院注射管制性止痛藥才能短暫地控制疼痛,最後輾轉到馬偕紀念醫院疼痛科門診求治。

馬偕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治醫師楊琢琪解釋,門診觀察劉小姐的左手拇指雖然些微腫脹,但是活動度跟皮膚並無異常,唯輕壓拇指甲床時,病人臉部肌肉就會因疼痛而扭曲。經詳細問診及病史確認後,楊琢琪認為疼痛原因應為受傷過後的「神經病變疼痛」,儘管甲床組織已經恢復,但是疼痛反應被神經系統記錄下來,造成持續性的強烈疼痛。

一般而言,常見意外傷害造成的疼痛,係因痛覺接受器受到刺激(被門夾到)而引起的「傷害性疼痛」,大多時候痛覺會隨著組織修復而逐漸降低。但是,仍有部分病人會因為「傷害性疼痛」而導致「神經病變疼痛」。

為避免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反應,楊琢琪建議病人嘗試「超音波導引介入性疼痛治療」來控制拇指的劇烈疼痛,針對支配姆指感覺的橈神經和正中神經,以超音波輔助、施行微量類固醇及局部麻醉劑等藥劑注射。術後劉小姐的疼痛指數由初期的10分降為1至2分的程度;一週後回診,配合口服止痛藥也能控制疼痛指數在3分左右。儘管疼痛治療仍持續進行,劉小姐已能恢復看護工作、找回生活品質,笑容也才重新回到劉小姐臉上。

馬偕紀念疼痛治療中心主任林嘉祥臨床觀察分析,疼痛門診的病人約六至七成為神經病變疼痛,包括頸部神經根病變疼痛、坐骨神經痛、疱疹後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病人因為長期藥物或復健治療成效有限而前來求治,透過影像導引的介入性疼痛治療則能幫助大多數病人緩解疼痛,直接、精準地治療病灶。

相較其他使用口服、肌肉或靜脈注射的全身性給藥方式,介入性疼痛治療須經由完整訓練的疼痛專科醫師施行,副作用較少,X光、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的導引則讓介入性疼痛治療更為精準安全。林嘉祥也提醒,若病人有皮膚破損或局部感染者則不建議施行。

馬偕紀念醫院為全國最早開始照顧慢性疼痛病人的醫院,馬偕疼痛照護團隊擁有優良基礎及臨床研究實力,同時研發多項全球創新的止痛技術,成為臨床疼痛治療領域強大的實證後盾,在國際學術界亦扮演要角。2013年1月,馬偕紀念醫院正式成立疼痛治療中心,提供病人全方位疼痛專業諮詢及處置,亦於2014年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肯定。

門夾手指「好痛!」 神經病變疼痛難消說明圖片

門夾手指「好痛!」 神經病變疼痛難消說明圖片

↑超音波導引介入性疼痛治療示意圖

<.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