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感染科
胃腸道傳染病之認識與防治
導致腸道感染的病原體不少,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黴菌等。這當中最常見或是最常造成流行的輪狀病毒、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和霍亂弧菌。此外還有 A 型肝炎,雖然不以造成腸道症狀為主,但也是重要的經口感染傳染病。
輪狀病毒
是造成嬰幼兒急性胃腸炎最常見的病原體,據估計嬰幼兒腹瀉有一半是源於輪狀病毒感染。台灣地區任何時期都有輪狀病毒感染,但以秋冬時期最多,每年大約十一月起病例數逐漸上升至二月達最高峰,之後逐漸下降。受感染而出現症狀的以幼兒居多,一歲以下就佔了將近一半。 輪狀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狀是腹瀉、嘔吐、發燒,其中一半會合併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發生嘔吐和感冒症狀的比例較其他腸胃道感染為高。三天至五天後大多可自行痊癒,但嬰幼兒可能會發生脫水、電解質不平衡、酸中毒和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輪狀病毒感染可由糞便之特殊檢查證實。感染輪狀病毒目前並無特殊抗病毒藥物可用以治 療,但已有疫苗可供接種。為了避免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有時需靜脈滴注或口服電解質葡萄糖水溶液。嬰兒也需視下痢的程度而決定是否需暫時改用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
其傳染途徑主要為糞口感染,但也可經由呼吸道感染。接觸病童之糞便或其他分泌物後要徹底洗手。過去也有嬰兒室以及兒童病房發生輪狀病毒院內感染流行的事件,住院病童應特別注意採取隔離措施。
沙門氏菌腸炎
沙門氏菌包含一大類細菌,引起的症狀也很多。可以是無症狀但糞便裡卻培養出沙門氏菌,也可傳染給他人。幼兒、老人、膽道疾病患者較易成為慢性帶原者。
最常見的感染情形是吃下含沙門氏菌的食物後,6 至 48 小時引起發燒、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食物中毒現象。病人還會畏寒、全身衰弱、頭痛、肌肉痛。拉肚子次數很多,可能有水便或血便。通常不需抗生素治療,而是以點滴適當的補充體液和電解質幫助病人,幾天後就恢復。沙門氏菌感染的另一種表現是腸性熱。如果是沙門氏菌中的傷寒菌所引起,稱之為傷寒。由
沙門氏菌中的副傷寒菌所引起,則稱之為副傷寒。傷寒和副傷寒都是法定傳染病,一旦發現需立即通報衛生單位迅速採取隔離和消毒措施。傷寒和副傷寒導致的腸性熱是在感染後經一至三週無症狀的潛伏期,然後出現逐日增高的發燒。一週左右高燒達攝氏四十度。特徵之一是心跳速度卻沒隨著發燒而明顯上升,有時反而變慢。另一特徵是在肚子出現玫瑰紅斑和脾臟腫大。全身倦 怠、皮膚乾燥、眼睛充血、便秘或腹瀉也會出現。若不治療高燒將持續兩三個星期。孩童病例較少有典型脈搏變慢和玫瑰紅斑。併發症包括腸道出血、腸穿孔、膽囊炎、乾炎、骨髓炎、關節炎等等,治療後復發率仍高。
非傷寒型的沙門氏菌腸炎若無併發症,通常並不要給抗生素治療。不然不但無法縮短病程,
還反而延長糞便中排泄出沙門氏菌的時間。但若病患為幼兒、有免疫功能不全、其他嚴重疾病影響抵抗力時,則使用抗生素較安全。當沙門氏菌感染為腸道以外的侵襲性疾病時,或是為傷寒、副傷寒感染時,抗生素也有必要。 沙門氏菌好犯五歲以下幼童,尤其是一歲以下者。夏秋兩季最常見。肉類、乳製品、蛋及其他食物、飲水都可被污染而再感染人。預防的方法在於衛生地處理準備食物、供應清潔的水、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污物的適當處理。
志賀氏菌
志賀氏菌和沙門氏菌一樣會引起血便,但出血的狀況常更嚴重。志賀氏菌造成的下痢還常有黏液便或水便。病人發高燒,看起來非常疲勞,肚子痛;還有裡急後重現象,就是一直想解便卻解不出什麼東西來。有些病人會合併腦部症狀,如嗜眠、精神錯亂、頭痛、抽搐等。
志賀氏菌主要是經口得到,在環境衛生差又擁擠的地方容易發生感染,可在食物和飲料,如海產、奶製品、蛋中存活達一個月。蒼蠅可散播此菌。吃入被污染的食物經 12 至 48 小時的潛伏期後發病。 診斷主要靠於糞便中分離出此菌。治療首在補充因腹瀉、嘔吐所喪失的體液。可用口服電解葡萄糖水,或打點滴來補充。抗生素在志賀氏菌感染時是有必要的。這屬法定傳染病,病患需隔離且告知衛生單位。預防方面乃是注意個人衛生、多洗手、不吃不潔食物、防止食物污染等。
霍亂
霍亂感染的特徵是是引起大量稀水便。大便為洗米水狀之無臭、白色水樣便,可能合併嘔
吐。因水便量多,常在發病數小時內出現脫水、酸中毒、低血糖、甚至休克、昏迷而死亡。
治療就是要馬上補充喪失的水分和電解質。霍亂之所以會導致死亡,最主要就是病人沒有即時得到適當的體液補充。在較輕微的情形下,以口服電解葡萄糖水就可救急。如果一時沒有電解葡萄糖水,也可先以運動飲料暫時代用。較嚴重的病患,還是需要以點滴注射來治療。 霍亂是經口傳染,蒼蠅可散播,海產食物易被污染要特別注意。注意環境衛生,食物煮熟再吃,都是預防的方法。台灣現已是霍亂絕跡地區,病人大多是去國外旅遊,吃到被霍亂菌污染的不潔食物而帶回國的。因為台灣已非霍亂疫區,不必注射霍亂疫苗。但若要出國至疫區,可考慮先打霍亂疫
苗。不過疫苗六個月以下的幼兒不能接種,且只有一半左右的保護力,效力也只能持續三至六個月。多注意飲食衛生還是最重要的措施。
A 型肝炎
A 型肝炎在兒童時期感染,多沒有臨床症狀或症狀輕微,僅能靠肝功能等生化或血清檢驗測出。發病者則通常會突然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數天之後發生黃疸。臨床症狀的嚴重度通常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加,有慢性 B 型或 C 型肝炎的人感染後也較嚴重。死亡率低,約千分之一;死亡情形多半發生於猛爆性肝炎患者且老年患者。
經糞口途徑傳染,亦即由吃到或喝到被 A 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到 A 型肝 炎。潛伏期為 15 至 50 天,平均為 28 至 30 天。於發病前一至二週即具感染力可於糞便中檢出大量病毒;在肝功能指數上升或臨床症狀出現後,糞便中的病毒量迅速減少而消失,大多數的病患在出現黃疸症狀後一星期即不具感染力。爆發流行通常與受污染的水、受傳染的食物調理人污染
食物有關。
預防之道仍在注意飲水及食品衛生,飲水一定要先煮沸,不可生飲、生食。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經常正確洗手。注意環境衛生,尤其廁所環境清潔。對確定感染
A 型肝炎的病患,應注意腸胃道排泄物之處理並將病患加以隔離,但在發生黃疸後一個星期即無需隔離。沒有 A 型肝炎抗體的人可施打 A 型肝炎疫苗;將前往 A 型肝炎高感染地區 (例如:東南亞、大陸等)的人,建議先接受 A 型肝炎預防注射。
結語
病從口入,尤其是腸道的感染性疾病,大部份就是因為吃到了不潔的食物或是喝了污染的飲
料。注意飲食衛生是避免這些感染的最好方法。腹瀉最常見的危險是水分和電解質的過度喪失,
迅速給予適當的補充是最重要的治療。輕微的下痢時,減少進食補充口服液,就可恢復。嚴重的下痢,則可能要依賴點滴注射並禁食才能過關。針對 A 型肝炎還可考慮施打預防針。